人族天性異稟而心性難測,各行其道,上下求索,得遇大道有三,是為天、聖、人。天道為萬道之基,乃自然之道,深藏萬物更迭、生克變化之理;聖道為人道之和,乃人世之道,蘊含逐鹿稱霸、定國安邦之理;人道為天道之演,乃人生之道,囊括安身立命、為人處世之理。行此三道者,世人各有機緣,天命無時難強求。
——胡欲言?《大道朝天·序章》
………………………………………………………………
夜雨漸停,兩人對峙,一時皆沒有出手。火光四起,兩人入內,極速出手為逃生。
見得胡虛和紀天奔跑而來,眾多烈刀門的弟子毫無畏懼,紛紛抽出手中的長刀,左手依舊舉著照明的火把,右手的長刀漫上了火焰。
今夜隨楊雲天到此的烈刀門弟子將近有四百人,雖然沒有攜帶弓箭等其他兵器,但其手中的長刀就是他們最好的幫手。
一直以來,小說家四大附屬門派皆如其名,烈刀門擅使長刀,熱槍門擅使櫻槍,灼劍門擅使利劍,燃盾門擅使盾牌,這不僅是各門派所倡導的兵器使用,更多的因為其門主也是深諳此道的老手,可謂在這方面頗有心得。
但是,世間兵器千百種,除卻這些附屬門派之外,更不乏那些修聖道的隱世宗門存在,此等方為世間各大兵器執牛耳者,若真論實力而言,小小一個都城的四大門派,也許並不在他們的眼中。
畢竟,小說家的附屬門派何其多,分散於趙宋王朝乃各地州府或群山疊水間,又怎能是都城四大門派能夠所代表的。
雖然在天地玄氣之中,火之玄氣一直處於攻擊性較強的地位,其狂暴殺傷力大的特性,也是其他玄氣所難以相比。
但萬物相生相剋,乃是天道之理。
水火相剋,乃是天生之道。
哪怕是楊雲天和胡虛,受困於這些水汽充沛的環境,其實力也是大打折扣。
此刻身處碧珍江支流畔,又逢暴雨傾盆,對於使用這些使用火之玄氣的修行者而言,這些水就成了他們的阻礙。
當烈刀門的弟子舉起長刀迎上來時,與小說家頗有淵源的胡虛一點也不在意,直接埋頭就撞了上去。
胡虛雙手燃燒起鮮紅的火焰,並非他不能像凌浪涯的紫火纏臂一樣炫目,只是將玄氣集中於拳頭之上,才能發揮最大的力量。
胡虛早已是致知界的修行者,並不是像凌浪涯一樣只懂理論不曉實踐,因此拖慢了修行的進展,而他乃是堂堂正正的小說家傳人之一,其所接受的乃是小說家最正宗的修行功法,所學習的乃是小說家各大家的擅長之技。
且不論境界的壓制,哪怕是修行功法的威力,也不是小小的烈刀門弟子可以抵抗得了的。
當胡虛進入其中時,拳腳並用,幾乎就是一拳倒一人,一掌翻一人,呈現出一對一時的碾壓之勢。
有時候雖然個體弱小,奈何個體數量多,也會形成不可忽視之勢。雖然烈刀門的弟子實力稍弱,奈何人數眾多,且一點也不信自己數百人也抓不住一個小子。
因此,在胡虛揍倒了十多人後,眾多的烈刀門弟子已經對其形成了包圍之勢,哪怕是胡虛的實力較他們更勝一籌,但一時也是無法脫身。
雖然對方都是修行者,胡虛並不怕廝殺引起因果糾纏,但這些人終究沒有像楊雲天那樣為首作惡,心中存有仁義之心的他並沒有完全地痛下殺手。
但他也明白,如果自己身陷其中,最後只會被活活耗死,而且也無法逃脫出去,也不能相救在楊雲天口中陷入困境的燃盾門和灼劍門。
想到此處,胡虛在一拳揍倒一名烈刀門弟子後,順勢奪取了其手中長刀,而後右腳一起,揣翻另一名弟子,順勢也把長刀撿起來。
雙刀在手,其上火焰蒸騰,胡虛深知再也不能心慈手軟了。
正當胡虛奪刀之時,驀然抬頭看了一眼,越過了還在對峙的凌浪涯和楊雲天,一眼看到了同樣陷入人群中的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