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計議已定,明日便向關中出發。陸英使人稟報師父李玄陽,辭別楊元琳等人,與朱琳琳準備好馬匹乾糧。第二天,兩人打馬西行,欲從荊襄之地北上,經武關道入長安。行了月餘,方過藍田,將近長安城。
一路行來,聽聞鮮卑段衝、段弘兄弟兵峰強盛。更有羌人姚萇敗於段衝之後,畏懼蒲剛責罰,便逃到了北地。後來姚萇以親子為質,求和於段衝,聯合鮮卑人,共同攻打北漢軍隊。
蒲剛本想御駕親征,得知段衝帥軍已接近長安二百里內,便回守長安。命堂弟蒲方鎮守驪山,命其子蒲恢為都督中外諸軍事,車騎大將軍,統帥五萬軍馬抵禦段衝。又命一子蒲林為中軍大將軍,以為蒲恢後援。
陸英與朱琳琳入了長安,還是舊時景色,不過人事已非。二人悄悄尋到毛府,求見毛秋晴。朱琳琳因父親朱旭緣故,在這長安城中自是有罪之人,是以要掩人耳目。
毛秋晴還是去年那般英姿颯爽、明豔照人,見到朱琳琳,自是十分欣喜,有訴不盡的離別之情。
她二人自幼相識,情感不比常人,雖說如今父輩各為其主,但軍國大事於純真少女又有多少干係。
況且朱旭本來就是漢人,毛秋晴之父是氐族人,為本族盡忠竭力,也無可厚非。
毛秋晴與朱琳琳攜手交談,眼光竟絲毫不在陸英身上停留。憋了許久,陸英笑道:“毛姑娘,陸某在長安城中,也無甚故人,只認識你和順陽公主兩位朋友。不知道公主近來可好?”
朱琳琳瞪了他一眼,說道:“怎麼?一來長安就想見公主?我看你居心不良,說是陪我來尋友,卻為了找你的公主吧?”
陸英撇撇嘴,只得默不作聲。毛秋晴此時看了一眼陸英,冷冷道:
“公主前月已經下嫁南秦州刺史楊壁,本該隨夫在隴右戍邊。只是目前國家有難,聖上令楊壁帥軍兩萬北上進攻羌人姚萇,卻不想兵敗被擒,如今還陷於賊手。公主新婚燕爾,恐怕就要守寡……”
陸英大驚,細問才知,蒲剛為了籠絡仇池豪族楊氏,將女兒蒲珍嫁給了楊壁。這楊氏世居仇池,也是氐族一支,數十年前楊茂搜、楊難敵建立仇池國,稱藩於吳,後來被北漢蒲剛所滅。
蒲剛實行懷柔之策,是以楊氏在南秦州,仍有巨大影響力。這駙馬楊壁便是楊難敵之孫,由左禁衛將軍出任南秦州刺史。
楊壁本娶氐族豪酋樊世之女,後來樊世居功自傲,蔑視陳景略,甚至大庭廣眾想要毆打丞相。蒲剛一怒之下將其斬首。
樊世之女成了罪人家眷,楊壁便與前妻離婚。蒲剛兵敗後眾叛親離,急欲重整勢力對抗鮮卑與羌族,就將公主下嫁於他。
楊壁帥兩萬步騎北擊姚萇,卻兵敗被擒。可憐順陽公主紅顏薄命,國將破家先亡。三人嘆息一番,又說起漢主信任鮮卑,將前趙宗室大臣盡皆留在長安城中,給與高官厚祿。
卻外有段垂缺、段弘、段衝起兵造反,內有鮮卑舊皇室陰謀弒君,蒲剛一怒之下誅殺鮮卑數萬人。但亂勢已成,不過聊以洩憤耳,於國家並無裨益。
當夜,毛秋晴留朱琳琳在家中同住,陸英也被安排在別院暫住。等到第二日,便聽聞蒲恢五萬軍馬在鄭縣西大敗於段衝,城中人心惶懼。
那段衝本來兵少,投奔於堂兄段弘,征戰了數月,鮮卑舊將以為段弘才幹名望不及段衝,便將段弘弒殺,立段衝為主。
又因段衝是趙國皇帝胞弟,遂自稱皇太弟,承製行事。如今打著迎奉皇兄舊主的名號,氣勢洶洶向長安殺來。但趙國皇帝新興侯段隗已被蒲剛所殺,不知段衝是真不知還是假不知。
蒲剛急命少子蒲林帥軍三萬,以京兆尹姜羽、御史中丞韋明為輔,出兵灞上抗擊段衝。毛秋晴、朱琳琳與陸英三人,自長安東門出,乘馬至灞橋觀戰。
兩軍對陣,綿延十數里,段衝屬下十餘萬軍馬,向東望不到頭,只見陣後煙塵滾滾,牛馬喧囂。
蒲林帥三萬步卒,在灞水沿岸列陣,既無項羽破釜沉舟之志,又無韓信背水一戰之勇,如何能勝。漢軍連戰連敗,早已三軍喪膽,鮮卑人一擁而上,便將漢軍大半趕下灞水。
蒲林與京兆尹、御史中丞陷入亂軍,皆死在弓弩之下。陸英見勢不好,忙呼喊二位姑娘調轉馬頭狂奔。
他們沒想到漢軍敗得如此之快,此時若往長安去,則後有追兵,前有堅城,恐不得開門而入。惶急間,只得往南而行,避開鮮卑人兵鋒,徐圖後計。
驪山還屯有蒲方兵馬,若能先往南,再渡過灞水,折向東面到驪山軍中,事情尚有可為。
陸英與毛、朱二女奔了大半日,傍晚時分方至驪山大營。蒲方軍馬駐紮在山下行宮之中,山頂有烽火臺,可與長安互通訊息。此時烽煙沖霄,直連西方阿房城,顯是那段衝已包圍了長安,進軍阿房了。
毛秋晴之父也是氐族大將,如今鎮守枹罕,官拜河州刺史,都督秦河二州軍事。河州是隴右重地,控扼河西走廊,為長安西面屏藩。因而三人中只有毛秋晴報上家門,才能得見主將蒲方。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進入蒲方帥帳,毛秋晴上前施禮,朗聲道:“參見撫軍大將軍!河州刺史毛興之女秋晴冒昧求見,請大將軍恕罪。”
蒲方打量了她兩眼,見她膚白貌美,喜形於色言道:“毛小姐不必多禮!令尊毛公一向可好?不知小姐來此,有何見教!”
毛秋晴再施一禮,謝過他問候,答道:“家父安好!秋晴此來,是想請大將軍即刻發兵,屯駐長安城外,與城中裡應外合,以解鮮卑圍逼。”
蒲方為難道:“毛小姐有所不知,陛下命我鎮守驪山,不可輕舉妄動。若是貿然拔營,恐遭段衝小兒埋伏,到時損兵折將,老夫死罪也!”
毛秋晴答道:“此一時彼一時,兵貴神速!陛下令將軍鎮守驪山時,段衝尚在華陰。此刻他已連敗車騎大將軍、中軍大將軍兩陣,兵圍長安城。若是仍然困守驪山,正給了段衝各個擊破的機會,不如兩下合兵一處,互為犄角。則長安之圍易解,鮮卑白虜可滅。
“長安城高池深,絕非一朝一夕可以攻破,只要撫軍大將軍在外伺機而動,聖上在內居中排程,則段衝疲於奔命,不戰先潰矣。”
蒲方猶豫再三,堆出滿臉笑容道:“毛小姐稍安勿躁,且在我營中住下來。容本將軍從長計議。”
毛秋晴倍感無奈,但軍權在人手中,也拿他沒轍。驪山行宮有溫湯華館,可惜此時誰也無心享受,當晚只和衣而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