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任何一個勵精圖治的皇帝來說,知道了自己的臣子貪汙受賄都會異常的憤怒,尤其是對一些英明神武的皇帝來說更是這樣。
他們的人生容不下一點汙點,除非那個汙點是他自己造成的。
皇帝他真的不知道李文友收受了南詔使臣的賄賂嗎?
這個問題,即便是在場的王公大臣也不知道。
但是,他們知道很清楚的知道一點。
那就是,皇上現在生氣,需要一個宣洩口,既然這個宣洩的口子不是自己,至少就放心多了。
接下來,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弄懂坐在龍椅上的那個人為何改變了注意。
他們至今還記得當初李文友提出要讓郡主去南詔和親的時候,皇帝陛下明顯是意動了,能夠用一個郡主就可以減免一場戰事,拉攏一個國家。
這筆買賣,不會虧。
最後雖然太后出面勸說了一回,可一向孝敬長輩的陛下這一次卻沒有同意太后的建議,甚至就在太后前腳剛踏出門外,後腳關於和親的聖旨就出來了。
按理說,這個時候郡主早已應該接回京都準備和親事宜了,但是他們只是看到了長公主和駙馬二人,至於郡主去了哪裡,他們心中已經隱隱有了猜測。
那幾天,陛下可是沒少發火。
可如今.....當今這意思似乎是要翻臉了。
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
作為皇帝,反覆無常也是常有的事,誰又能說些什麼?
可關鍵在於,即使翻臉了,也不至於用自己的心腹去償命吧?
蹊蹺。
所有人沒有發聲,生怕自己摸不清當今的意思而怕馬匹拍到了蹄子上。
靜靜的佝僂著頭,等著皇帝陛下的解釋。
他們知道,對方會把來龍去脈說清楚的,不然也不會這麼大動干戈的將他們全部找來了。
“吳尚書怎麼沒來?”
皇帝掃了一眼下方的人群,不鹹不淡的開口問道。
“陛下,您忘了,前陣子你吩咐吳尚書到黑白學宮參加二十年一次的比武了,至今未歸。”下方對視了一眼,有人站出來解釋。
這可是你自己吩咐的,難道你自個兒給忘了?
他們在心裡誹謗,卻不敢表露絲毫。
“原理是這樣,我想起來了。”皇帝陛下楞了一會兒,似乎真的在思考剛才那個問題,用手在堆積如山的案桌上找了找:“哦,找到了。”
“這是從黑白學宮傳來的訊息,你們大家也都看看吧。”
說完,對著下面的人招招手,自有近侍太監低著頭雙手捧著書信往下走,交到諸位大臣手中,然後在退回來,安安靜靜的矗立在一旁,什麼也沒說。
眾大臣看完書信之後,神色不一,但是心中怕是已經猜到了當今動怒的原因。
焦慮、慌張、甚至是惶恐.........。
每個人見到書信上的內容的時候都是一副很難以接受的樣子,似乎不敢相信上面記載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