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話,那時候先夫人常常掛在嘴邊,自然她不會告訴自己的孩子,她出生女支門,而說的是大戶人家的婢女,是陶縣令幫她脫了奴籍。
也許,是福分淺薄,平城突然發現了鹽礦。
原本陶縣令因為憐惜發現鹽礦的百姓,允他度過難關後便將鹽礦上報,可後來被人發現,他便趕緊寫了文書,想要奏請朝廷,因為一旦鹽礦被越多的人知道,利字當頭,怕是會引起紛爭來。
可這個鹽礦上報之後,知府也動了念頭,便對縣令威逼利誘,不許他對外說,更要將知情人都滅口。
官大一級壓死人,即便陶縣令不願意,卻也不能奈何知府。
知府那邊先是,派了陶夫人當時的妾氏來監視陶縣令。
這還不算完,那一日,朝廷的調任下來了,知府那邊怕陶縣令告發他,一直壓著不放,直到,查出了先夫人的底細。
便以此要挾陶縣令,讓他拒絕朝廷,只安心做一府縣令。
先夫人始終記著當初陶縣令進京趕考的誓言,如今,不能造福一方百姓,卻也不能一直助紂為虐的禍害人。
這次朝廷調文是大機會,終於能越過知府,將平城的事給傳出去了,免得死更多的人。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即便最後難逃一死,也要死得其所!
當時的妾陶夫人,一看先夫人馬上便要讓陶縣令改變主意了,便起了殺心。
趁著陶縣令去看西山的時候,讓下頭人熬了毒藥。
二姑娘正好從外頭回來,便瞧見,陶夫人灌自己母親的那一幕。
二姑娘像發瘋一樣去打陶夫人,可是她哪裡是陶夫人的對手,被人一把給推倒了。
母親想要護自己的時候,從塌上掉下來,噴了一身的血。
這一幕,一直壓在二姑娘心頭,怎麼也散不去。
後來,陶縣令回來後,二姑娘急切的將這事告訴他。
只是,一直所見的鶼鰈情深,卻在這個時候,淡漠了。
就看到陶縣令一臉失神的坐在地上,久久不發一言。
二姑娘只覺得恨,便一直催促,“爹,殺了她,你快殺了她!”
可是卻被陶縣令給推開了。
陶夫人居高臨下的看著陶大人,她說,“知府大人已經沒有耐心了,若是大人想死,那麼賤妾,便一個一個的送你們上路!”
語氣,極盡張狂。
這個時候,她的好姐姐,竟然跪在陶大人跟前,“女兒不怕死,只是心疼爹爹,十年寒窗,終究錯付,心疼爹爹,還未享受女兒的孝順。”
話,說的特別的好聽。
陶夫人這時候笑了,“大姑娘如此懂事,那便,先送大姑娘上路吧!”
到底,陶縣令的手,還是拽住了長姐。
他原本心是最亂的時候,女兒這般乖巧,如何能讓他狠下心來。
這手,一旦攥住,便再難鬆開。
再後來,先夫人走了沒多久,妾氏抬正,待到大姑娘及笄後,便送到了知府府內,做了知府的妾氏。
塵封的往事,漸漸的除了二姑娘,沒人再提起。
至於二姑娘,一度被陶縣令罵,是要逼死他們一家人。
多麼可笑,明明是貪官將他們逼到這個地步,卻成了一個小丫頭的錯。
可是,先夫人臨走前的那一幕,一直是二姑娘的執念,總是對親人抱有幻想。
就是陶縣令,喂她吃了這麼多年的藥,她其實心裡有預感,可卻還是吃了。
並且,還暗暗的覺得自己多心,畢竟吃了這麼多年,不還是一點事都沒有?
陶縣令就剩下這麼一點,還沒有泯滅的人性,卻讓她以為這是親情,唸了這麼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