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路大軍賓士在黃河南岸,遠遠望去如兩條長龍一般。
這支軍隊實在有些簡陋,除了少數將領有衣甲和戰馬,其餘的都是老百姓打扮,稀稀落落了的幾面旗幟,武器更是五花八門,很多都是農具,有的連農具都沒有,手中只拿了一根棍子。
為首的是兩名將領,正是白波帥楊奉和韓遏。
白波賊也是黃巾軍的餘逆,只不過不信太平道而已。自首領郭太死後,就分為了三部。
三部各有一個渠帥,楊奉、韓遏、李樂。
為響應袁紹和張揚的號召,三人率領十萬白波賊一起進犯洛陽,其中於扶羅跟李樂一路去打平陰,楊奉韓遏率軍來打小平津。
楊奉四十多歲,倒是相貌堂堂。
韓遏年輕一點,也有三十來歲。
“報!”
一面滿臉菜色的白波賊來到二人的面前。
“二位渠帥,我軍先鋒已經到了河對岸,跟洛陽守軍隔河相望。”
下去吧!
一旁的楊奉擺了擺手。
“這個李壞也太不把我們白波軍瞧在眼裡了,整個小平津只派來了兩千兵馬?哼哼,還不夠我們塞牙縫的。”
一臉陰沉的韓遏說道。
楊奉悲哀的看了韓遏一眼,無奈的搖了搖頭。
他自己知道自家的事情。
白波軍雖然人多勢眾,但都是些烏合之眾,有些就是丟下鋤頭的農夫,若是真打起了,這六萬人未必是久經戰陣的官軍的對手。
如今對手又佔據了黃河天險,勝算又多了一半。
別說官軍只有兩千人,就算只有一千人上過戰場的老兵,楊奉對渡河也沒有太大的勝算。
“通知前軍,先安營紮寨,不要著急渡河。”
楊奉吩咐道。
等什麼?
韓遏不解道:“趁著對方兵少,咱們一鼓作氣渡江殺過去就是了。”
韓渠帥不要著急!
楊奉咳嗽了一聲,道:“這一次,咱們兩家一起出兵。一定要統一行動才好。萬一貿然行動,壞了大事,豈不糟糕?”
韓遏不說話了。
這次攻打洛陽不僅有他們白波軍,還有南匈奴的丘力居。
白波軍建立以後一直都是反朝廷的,渠帥郭太跟朝廷大軍一直血戰不休。
皇甫嵩、董卓、牛輔都是跟白波賊交過手,也沒有佔到什麼便宜。
可以這麼說,前期的白波賊還是有些戰鬥力的。
自郭太病死後,白波賊就分裂了,楊奉韓遏李樂為爭權奪利,自相殘殺,白波軍迅速衰敗。
現在的白波軍幾乎成為了一群拿著兵器的農民。
適逢董卓之亂,朝廷失去了對地方的控制,為了穩定局面,招安了不少賊寇。
一些賊寇出身的豪傑也趁機洗白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