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好辦了。
很好!
蔡邕滿意的點了點頭,客套話說完,接下來該說正事了。
其實他找李壞來還有重要的事情。
“璞玉,你對董相國舉辦群英會的事情怎麼看?”
蔡邕問起這個問題。
李壞略一沉吟,道:“武職尚可,文職很難。”
世家大族牢牢把控著仕途升遷的道路,董卓想要破除他們的壟斷,就要徹底的將世家大族打垮。
可是天下士族何其多?
董卓又怎會是他們的對手?
這件事必然會夭折的。
“老夫也是這麼想的!”
蔡邕感嘆了一聲。
他雖然是海內名士,但前半生遇上了一個昏庸的漢靈帝,雖有才華卻不得重用,很難施展胸中的抱負。
董卓最然聲名狼藉,但對蔡邕是真的好,但凡蔡邕所提議無不應允。
蔡邕也想籍此做點事情,不枉終身所學。
董卓以群英會的方式選拔人才,出發點是好的,也算是一種歷史的進步,可惜動的利益實在太大,必然會引起天下士族的反彈。
這不,剛剛提出就遭到了楊彪等人的極力反對,甚至不惜辭官來威脅。
要不是蔡邕居中調停,雙方恐怕就要撕破臉。
“無論怎麼說,董相國的會試辦法有益於大漢。雖然只是選拔武將,我們也要把這件事做好。這也是一面鏡子,可以向天下人展示大漢的新政。只要讓天下人看到會試的優點,必然會蜂擁而來。就算士族想控制也沒辦法,他們哪裡是天下人的對手?其實這件事是老夫最先提起的,老夫也預料到了阻力,所以做了一點退讓,文舉恐怕不行,就先從武舉開始吧。”
蔡邕意味深長的說道。
李壞驚訝的看著蔡邕。
這也算是科舉制的雛形了吧。
晉代以前,都是士族門閥制,他們牢牢的把持著通往上層的道路。直到隋唐健全了科舉制,給寒門子弟開啟了通往仕途的道路,士族門閥這才退出了歷史的舞臺。
如果蔡邕之法真的得到推行,必然能是科舉制的提前出現。
“先生,就算是武舉,恐怕也是阻力重重啊。”
李壞苦笑著說道。
科舉制是敲碎士族門閥壟斷的利器,一旦得到推廣必然會顛覆整個形勢,這些人自然不會坐以待斃,一定會千方百計的破壞。
縱然只是一場武舉,他們也會極力的阻撓,將科舉制的萌芽斬殺在搖籃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