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昨天晚上李壞考慮了很久。
留下來還是逃離洛陽?
洛陽雖然是權力中心,但很快就會陷入混亂,李壞也不能獨善其身,逃出洛陽前往南方一些富裕的地方,憑藉李壞的一身本事也還能東山再起。
但賈詡的話也有道理,天下諸侯多跟袁家有關係,就算李壞逃到地方上,也避免不了袁家的追殺。
如果是這樣的話,還不如留在洛陽拼死一搏。
至少,還有希望。
所以李壞決定留下來。
一旦留下了,就要面對袁家的責難。
翻出舊案是必然的。
李壞也做出了充足的準備。
當初洛陽令周異的卷宗就是其中之一。
雙方的卷宗一對比,孰是孰非一目瞭然。
能在朝堂上混的人哪有傻子?
他們稍經推敲就明白了這件案子的根本,那就是袁紹覬覦李家的家財,這才橫插一手,想要以妖人的罪名辦了李壞,將李家的家財收入囊中。
李壞自然不甘心剝削,這才挾持人質,反出洛陽城。
也該這年輕人命好,遇上了皇帝,反倒成為了護駕功臣,如今更是成為執金吾這等炙手可熱的大官。
袁基自然不會罷休,繼續拿出證據。
他死咬著李壞殺死官差反出洛陽這件事不放。
袁家也知道這個案子經不住推敲,所以就把重點放到了李壞殺死官差反出洛陽這點上。
殺死官差,發出洛陽視同造反,就算李壞有護駕之功,也要受到嚴厲的懲罰。
這句話很厲害,尤其是洛陽甫經戰亂,對叛逆自然要從嚴從重處理。
李壞!
何太后皺眉道:“這,你有如何解釋?”
在她眼中,李壞的案子不過是件小事,但殺死官差反出洛陽就是大事了,一旦確定了罪名,就會受到懲罰。
回太后!
李壞抱了抱拳,道:“這件事更是子虛烏有。臣等不過是一介書生,挾持人質,在數千人的面前反出洛陽,太后您信嗎?再說洛陽出現了這麼大的事情,難道諸位大人沒有耳聞嗎?發生了這麼大的事情,袁紹居然沒有上報朝廷?難道他有什麼陰謀怕暴露?臣新心中一直有個疑問,大將軍何等英武,怎會死在幾個閹人的手中?我想這其中一定有什麼蹊蹺?”
這話說的就有些陰毒了。
誰都知道洛陽之亂的起因,是因為十常侍殺了大將軍何進?
其實大家也有些想不明白,手無縛雞之力的十常侍怎敢對手握天下兵馬的大將軍何進下手?
再說十常侍手上並沒有兵權。
何進之死完全是個糊塗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