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胤說完後,就沉默了。
雖一言不發,林幻卻能感受到他的情緒波動,眸光微動,然後道:“後來呢?”
楚胤回神,轉身,走到林幻身邊。
“後來,父親為了維護我名聲,攬下一切,但終究抵不過心中愧疚,隻身去救被敵人帶走的那名將士屍體,身負重傷,臨死之前,他告訴我,要我日後做人要頂天立地,磊落光明,切不可耍心機謀略,做害人之事。”
林幻看著楚胤,嘴唇動了動,也不知該說些什麼。
也許在楚胤父親眼中,一個十歲的孩子,就能懂謀略耍心機,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但這又是他兒子,論起來,他責任最大,所以,他選擇用生命去贖罪,也選擇用生命給兒子上了一課。
一個十歲的孩子,經歷這些,心中又該是何種滋味?
他有錯嗎?
肯定是有。
但你要說他做錯了,卻也不對。
首領代表著軍隊士氣,自然不能輕易死去,而其他將士,人人有功勳,誰去都不妥,楚胤的做法,是權衡利弊之後,最好的方案。
可以說,他對得起十萬軍馬,對得起大晉江山,唯獨對不起那位被他從頭到尾矇騙的將士,也許那將士是身懷希望而去,也許到死的那一刻,他都不知道他是被人利用,早已經成為了犧牲品。
只是在烽火臺上,敵人比援軍先到,那將士心中想必也是明白的吧?然後是傷心絕望,又或者是坦然赴死?
都不得而知了。
其實楚胤完全可以選擇跟那將士坦白,闡述其中利弊,勸服他去點燃烽火臺,那將士忠心,犧牲一人救十萬軍馬,他必然願意。
但,這個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人可以安心赴死,再忠心的人,在得知自己即將赴死時,心中是否也有退縮?
倘若想起家中老小,又當如何?
所以,全盤托出,會有風險,楚胤是不想有任何意外,所以選擇欺騙。
當時的楚胤才一個十歲孩子,他代替父親去引開敵人是不現實的,唯有常年在戰場上廝殺過的大將,才能迷惑敵人雙眼。
但凡有更好辦法,他都不會這樣。
世間無奈,不就如此嗎?
“如今世人,都頌我讚我,諸不知,我也不過小人一個,問心有愧,擔不起世人美頌。”楚胤平靜道。
林幻定定看著他,道:“為什麼要告訴我這些?”
這應該是他內心深處,最想掩埋的過往,一旦解開,恍如情景再現,其中滋味,也唯有當事人才能知曉。
楚胤也看向林幻,道:“聖上派我南下,我想讓你隨行。”
林幻怔住,她心中有幾種猜測,唯獨沒有這一種。
“……為什麼?”
楚胤道:“你精心籌謀的一切,拋開本質,你的能力,十分出眾,只要你想,就可以實現你心中目標,我南下之行,需要你的幫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