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就是以前的時候,農村大部分家庭沒有電,點不起燈,只能是在下午天亮的時候吃這一頓彌足珍貴的年夜飯,現在雖然有電了,可這個習慣,還是在楊村一代又一代的傳了下去。
除此之外,除夕還有很多習俗,例如吃飯之前,要點香端飯去敬灶神,敬土地司命等等一些神明;同時在年夜飯前,晚上睡覺前,不管家庭條件好不好,都得買上一封爆竹來打……
可以說,正是那麼多大大小小的習俗,讓人們格外感覺到過年與普通認識的不一樣。
正是那瀰漫在空氣中的硝煙味,不絕於耳的爆竹煙花聲,才有那種讓人念念不捨的年味。
這一回過年,在楊建光的執意要求之下,同時也是的確家庭條件變得更好了,父母買了不少好菜去做這一頓年夜飯。
不多會,滿滿一大桌子菜便已經端到了楊建光的面前。
看著香氣撲鼻的美食,楊建光都差點忍不住就要動筷子。
還是楊大志一把攔住了他,“這孩子,猴急什麼呢?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還沒有打爆竹就要吃飯。”
“走,跟我一塊兒打爆竹去。”
楊建光這才如夢初醒的跟著父親一塊走到了院子裡,院子門已經敞開。
這是家鄉的習俗,一旦打了爆竹之後,一直到明天,院子都不準關門,以免擋了大年初一財氣進門。
很快,楊大志將一封特大號的爆竹擺在了地上,滿臉感慨的將一盒火柴遞給了楊建光。
“這回為了慶祝咱們家的日子一天天變好,我特地買了一封大爆竹,這一次就讓你來放。”
看著眼前的父親,楊建光沉默了。
以往在家中,放年夜飯前的鞭炮,一直是家裡頂樑柱的事情,小孩子是不能插手的。
這一次楊大志主動將這件事情交給了楊建光,並不是他太懶,而是他覺得自己的兒子已經長大了,是一個能夠頂天立地的大人了。
感受著父親的這一種認可,最終,楊建光用力的點了點頭,接過了父親手中的火柴。
將火柴在火柴盒上一滑,火柴很快就被點著,再往引線上一放。
引線迅速的點燃,緊接著噼裡啪啦的爆竹聲,響徹在了院子之中。
看著眼前因為爆竹燃燒產生的白色煙霧,楊建光內心不免有了幾分感慨。
以前過年都說著一句詩詞:爆竹聲中一歲初,春風送暖入屠蘇。
過年的時候,基本上家家戶戶都要放鞭炮,這不僅是歡慶新的一年來到,主要就是增加年味,辭舊迎新。
實際上,也可以從放鞭炮的歷史來看,這件事已經流傳了2000年了。
起初,人們燃放煙花爆竹來驅鬼趕“年獸”和祈求平安,不僅如此,除了這些重大節日之外,現在很多農村地區結婚或者壽宴上,經常會放鞭炮表示慶祝。
只是令楊建光感嘆的是,後世,隨著環保政策的實施,各地區的政策也在不斷變化和調整,許多地區已經禁止燃放煙花爆竹,從這個角度來看,這表明農村地區也應該遵守新的規定。
但是很多人都很珍惜這份年味,他們覺得如果不放煙花就失去了年味,因此,很多人從心底表示反對,他們也不理解為什麼會出臺這樣的禁令。
雖然說,這一點的確是專家經過研究才得出來的,燃放爆竹、煙花會對環境有一定的影響,作為一個守法公民,也應該尊重這一點。
就像是專家信誓旦旦的說,農民種了幾千年的水稻、小麥等農作物,點燃會汙染環境一樣。
儘管知道這一點很離譜,可大家還是得無奈的接受。
當時當真的不燃放煙花爆竹之後,所有人都不得不承認。
這傳承數千年的年味,確實是一點點在變淡。
終於,鞭炮聲停了下來。
楊建光轉頭一看,父母就站在自己的身後,滿臉笑容的看著自己,看著滿院子的鞭炮碎片。
看到兒子轉身,母親陳芳也朝著兒子露出個笑容。
“好了,咱們吃年夜飯去了。”
喜歡重返1994請大家收藏:()重返1994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