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有北莽,西有西夏,一時之間,大乾竟又陷入了兩難的境地。
而且這一次,威脅遠勝於之前。
故而凌雲在心裡猜測,乾熙帝此次傳召命他入京,無非是想讓他去攻打西夏。
如果事情真如他所料一般,心裡已然有了異樣的想法。
塔讀
如今大乾需要他,乾熙帝有求於他,必定是個可以商量的局面。
而且從張丁山口中得知,大乾與西夏的戰況非常不理想。
京兆府的永西軍,給西夏打得節節敗退。
現如今已經退到興元府及金州地帶,根本沒有反敗為勝的機會。
朝廷這邊,大罵西夏的同時,也在擔心西夏和北莽共同進攻大乾。
這樣一來,大乾可能真的會割地賠款。
只是割地賠款,真的能換來和平嗎?
另一邊,皇宮朝堂之上,再次上演了主戰派和求和派的紛爭。
以高安翔為首的求和派認為,現如今大乾國庫空虛,根本不足以支撐大軍打仗,更何況西夏國軍隊戰鬥力遠在大乾邊防軍之上,再打下去也是輸,如果雙方對戰,北邊的北莽再伺機攻打平陽,戶部拿得出這麼多錢打仗嗎?
戶部沒有錢?
兵部豈能調得動兵馬?
尤其對戰北莽,明知道有死無生,必死的局面,沒有軍餉,誰會死心塌地為朝廷賣命?
給錢都不一定去,甭說沒有錢了。
倒不如讓戶部擠擠,擠出一部分錢來賄賂西夏國,北莽那邊也要做準備。
這樣,還能為大乾求得一時安寧。
以東方和為首的主戰派以為,一昧退讓只會讓敵人得寸進尺,且不說北莽,就算是今年割了地賠了款,誰也不敢保證明年不進犯。
北莽是出了名的拿錢毀約的主,每年從大乾拿了那麼多錢,連年增加,平陽依舊安定不到半年,又開始有想法,這種事屢見不鮮。
尤其這兩年,大乾國庫空虛的情況下,北莽愈發貪得無厭,規求無度,拿錢止戰事,誰敢保證北莽會真的停戰?
再說西夏,私自撕毀盟約,本就是背信棄義的舉動,還怎麼值得相信?
總之,朝堂上時局不明,爭吵不斷,每當這時候,便是乾熙帝最頭疼的時候。
原文來自於塔&讀小說~&
主戰派說話,戶部只有一句話,沒錢。
主和派,割地賠款,戶部還是一樣的話。
沒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