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見到凌雲那一刻,武飛塵怒氣洶洶,暴跳如雷,並對於何煥志咒罵不休,聲音由高到低,漸漸吼叫起來,臉色漲紅,漸而發育,頸子漲大得像要爆炸的樣子。
由此可見,武飛塵是多麼的憤恨和絕望。
罵得口乾舌燥,直至罵累才停下。
轉而望向凌雲,眼中帶著期待,“平南將軍,如今我們該當如何?”
現如今在武飛塵心裡,認為只有凌雲才能救黔南,不然黔南軍隊剛收復的失地,又將淪落大理叛軍手裡,百姓剛脫離淤泥,又要再次陷入泥潭之中,苦不堪言。
“平南將軍,不若我們快快出兵,興許能將叛軍打敗,挽救頹勢…”
凌雲略作猶豫道,“這…武將軍,這事急不得,急不得…當務之急是派出軍隊,接應正在撤退的軍隊,以免他們被叛軍追殺致死。”
“將軍,眼下難道不應該支援前方嗎?”
凌雲的意思,是派出軍隊接應潰軍,武飛塵則是想派出大軍,攻打大理叛軍,從而扭轉敗勢,武飛塵現在擔心前線,凌雲恰恰相反。
何煥志兵敗,雖然有些意外,但卻不多。
畢竟這傢伙太貪了,戰線一下子拉的那麼長,加上前面又沒怎麼遇到敵軍抵抗,以為叛軍怕了,被勝利衝昏了頭腦,這才導致兵敗。
“武將軍,何煥志在他們手裡,就相當於有了把柄,現倉促派兵,萬一叛軍將何煥志拉出來做威脅,我軍該當如何?”
話雖如此,凌雲不想出兵的原因,並不是因為何煥志,是他根本就不想救何煥志,這段時間以來,這傢伙可沒少派人抹黑他,特別是煽動百姓,向安邑城守軍扔爛東西這件事,足以讓他見死不救。
要凌雲說,何煥志這種人,死了才好,死了一了白了,讓人落個清閒,免得四處招風。
武飛塵壓著聲音,“將軍,何煥志人雖然壞了點,但不管怎麼說,都是自己人,如今他兵敗被擒,成為階下囚,如果見死不救,巡撫那邊,末將沒辦法交差。”
武飛塵明顯不願意,誠然,他對何煥志恨之入骨,卻不能和凌雲一樣,對於何煥志兵敗的訊息視而不見,置若罔聞,不然他在梁鴻軒那邊,根本沒辦法交差,到時候,因為何煥志出了事情,從而連累到自己,得不償失!
這才是武飛塵真正憤怒的原因,何煥志不管怎樣,坑害了多少士兵,多少百姓,到最後都能置身事外,就因為他有個好姐夫。
武飛塵與何煥志的矛盾伊始,皆是因為看不慣何煥志的所作所為,在梁鴻軒面前揭發其罪狀,未曾想,到最後遭罪的卻是自己。
可以想象,如果此次見死不救,導致何煥志陣亡,梁鴻軒勢必會將這個責任,推到他身上來,到時候凌雲可以獨善其身,他卻不能。
兩人商量來商量去,最終凌雲同意派出五千人,而武飛塵手底下有三千人,兩軍共八千人奔赴戰場,其目的是為了救出何煥志。
好巧不巧,南夷軍這邊,帶隊將領乃是胡鴻雲,與何煥志正好有過恩怨。
胡鴻雲帶隊,目標明確,就是收攏潰逃的軍隊,對於前方戰事,置若罔聞,武飛塵好說歹說,苦口婆心,胡鴻雲愣是裝聾作啞,揣著明白裝糊塗。
武飛塵這是才明白,凌雲高明之處。
當凌雲派出胡鴻雲那一刻,就證明此次派出軍隊,並不是為了搭救何煥志,只不過藉助營救何煥志的名義,到前方收攏潰軍。
等武飛塵與胡鴻雲趕到戰場時,已是五天之後,戰場上硝煙瀰漫,白骨露野,堆積成山的屍體,唯獨沒有活人。
見此情形,武飛塵朝怒而朝其低吼,“胡團長,這下你滿意了吧?”
“活該…”
胡鴻雲暗自嘀咕一句,急忙收起臉上的幸災落禍,不然讓武飛塵看到難以解釋,只好裝作悲痛道,“武將軍這是何意?在下看到眼前這一幕慘狀,心情亦是和武將軍一致,哀痛欲絕,對叛軍恨之入骨,恨不能食其肉…”
武飛塵聞言,心裡一陣苦笑,接著絕望閉上眼睛,掩面痛哭,“夠了,是何用意,胡團長心知肚明,又何必故作悲傷,惺惺作態?”
胡鴻雲據理以爭道,“武將軍這話就不對了,在下一直按武將軍的意思來,收攏潰軍也得到了武將軍的點頭,如今來晚了,總不能將責任推到在下的身上吧?”
武飛塵有口難言,趕來的路上,胡鴻雲以各種理由推脫,就是不願以最快的速度趕到戰場,如此一來,他只好預設胡紅雲收攏潰軍的做法,要不然何煥志沒救到,潰退的黔南將士也沒救到,兩頭一場空。
與此同時,安邑城來了一個不速之客,當來人表明身份時,讓凌雲大吃一驚。
“梁巡撫,請上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