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鴻雲笑了笑道,“武將軍過獎了,我軍能擊退叛軍,不過是佔據地形優勢,加上準備好了弩箭,這才打了敵軍一個措手不及。”
這話,武飛塵相當認同,在他看來,剛才的局面,如果換做他們安邑城守軍,也能將大理叛軍騎兵,打得不能前進半步。
當然,事實如何,誰也不知道。
因為他們沒有這樣的機會。
頓了一下,武飛塵問出心中疑惑,“胡團長,在下方才觀望,發現你軍局勢正好,不知胡團長為何要撤退?”
胡鴻雲一聽,終於明白過來,武飛塵為什麼停在這裡不走,原來是有所困惑,想問他為何突然撤軍的事。
話已至此,胡鴻雲也不藏掖,直接將出發前凌雲下的將令道出,“我軍出發前,將軍曾有令,我等出城,只為接應武將軍撤退,不得與叛軍發生正面衝突。”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
當武飛塵聽到這話,頓時大驚失色,激動得無與倫比道,“胡團長的意思是說,平南將軍在我軍出城迎戰之前,就已料到我軍會大敗而歸,故而讓胡團長等人來接應?”
胡鴻雲搖了搖頭,“這個並沒有!”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至於凌雲有沒有料到他們會敗,胡鴻雲並不知曉,他只知道,出發前,郭宜修給他們下了死命令,不允許與叛軍發生正面衝突,這也是為何,將叛軍騎兵三次擊退之後,不等叛軍反應過來,他們就撤退的原因。
胡鴻雲說完,並不想與他再多說廢話,直接道,“武將軍,現如今我們已經與敵軍拉開距離,但如果對方騎兵追上來,我們還是會被纏住,所以趁著這個時辰,我們還是退回安邑城為妙,避免發生不必要的意外。”
叛軍騎兵大概不會追上來,胡鴻雲此舉只不過是避免最糟糕的結果,萬一對方識破了他的狡計,那就不好說了。
“哦對對對,我們快些撤退!”
就這樣,南夷軍一二三團,與安邑城守軍相繼退回了安義城內,兩軍差別,南夷軍並沒有傷亡,而安邑城守軍前後損失將近七千人。
並且從兩軍士兵精神氣方面,就可以看得出兩軍的差距,安邑城守軍經此大敗,每個士兵臉上皆是一片頹然之色,反觀南夷軍,因為剛剛的交戰,使得叛軍騎兵損傷亡近千人,將士們個個神采奕奕,目光閃爍,士氣鼎盛。
一直坐鎮城門之上的凌雲,見到兩軍歸來時的狀態,無需過問,就明白前方戰況如何。
特別是注意到,安逸城守軍前後僅剩這麼點人,有些無奈的搖了搖頭,想當然,大理叛軍敢於城門前如此挑釁,必定有所準備,留有後手,如若不然,不可能平白無故,派出兩千餘人來挑釁、做誘餌。
只可惜,武飛塵以及安邑城守軍,早就被仇恨衝昏了頭腦,一心只想著,如何屠殺城門前挑釁的叛軍,以消滅他們的囂張氣焰,鼓舞己方的軍心,安邑城需要一場勝了,可細細說來,與其說安邑城需要一場勝利,倒不如說黔南省太需要一場勝利了。
上邊催下邊趕,讓一向沉穩的武飛塵,也不由心急起來,這才最終導致這一場大敗。
安邑城守軍大敗之後,壓力就給到凌雲這一邊了,因為安邑城守軍死傷進七千人,哪怕之前叛軍遭受了埋伏,死傷近一千奇兵,但以兩者傷亡來看,大理叛軍可謂是大獲全勝,所以第二日,大理叛軍就繼續派人來叩關。
這一次武飛塵沒有出現,江茂德也沒有出現,因為大李叛軍不知道城內的守軍,具體還有多少的原因,叩關的第三天,大理叛軍乘勝追擊,向安邑城發起了第一輪攻城。
喜歡布衣小書生請大家收藏:()布衣小書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