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愣子原本只想借個二十兩,勉強維持生活,沒成想莫名得二百兩銀子,手裡拽著兩張一百兩的銀票,感慨萬分。
回去第一件事,二愣子便著筆書寫這些年來的科舉經歷,為的就是能早日將這筆記交給凌雲。
分開前,凌雲言明半個月內交給他即可,顯然二愣子並不想等,只想快些寫出來,這樣才覺對得起凌雲。
經二愣子一提,凌雲這會才想起搬家一事,回到李家,立馬找來楊二狗詢問院子找的怎麼樣了。
楊二狗見他提問,這才跟他說明,原來楊二狗親自物色了兩座比較好的院子,只不過價格上相對較高,一座一萬兩紋銀,一座一萬五紋銀。
當凌雲聽到這個訊息,大吃一驚,而後詢問是幾進的院子,楊二狗的回答更加讓他吃驚,一萬多白銀,竟然僅僅只是二進的院子,而且花園另算,這買的是院子還是金子。
不得不感嘆,京都還真是寸土寸金,二進的院子竟然這麼貴。
看樣子只能等家裡那邊的回信,才能知道那邊給他帶來多少錢,至於搬家一事,只能暫且擱置。
原本以為翰林院老人馮良吉那天同他說的話,是空穴來風,沒成想一個星期不到,那可憐的起居官真就被換下來了。
究其原因,無非是乾熙帝特別要面子,且愛惜自己的名聲,而起居官寧承允又是個耿直的人。
照顧乾熙帝的貼身太監,無論怎樣與他好說歹說,他就是死活不肯變通,硬要將實情寫下來,這樣導致的結果,無非就是乾熙帝沒有好臉色,就被折下來了。
當然,寧承允並不會獲罪,這就是做史官的好處,皇帝輕易不能將他們怎麼樣,否則換來的就是史官們的抗議。
要說史官如何抗議,原因也很簡單,就是將乾熙帝的所作所為,如實書寫,有時還會將一件小小的醜事放大化。
因而為了顧及雙方的面子,乾熙帝輕易不會找史官的麻煩,最多誰不聽話,就將誰換下去。
長期以往,也就助長了史官們的脾氣,認為就算他們如實據寫,乾熙帝也不能將他們怎麼樣。
然而這半年不到,光起居官乾熙帝就換了上百人,最主要的是,一經被折,乾熙帝就沒再啟用,哪怕是有人舉薦也沒有用。
這要凌雲講,無非就是在乾熙帝心中留下仇恨,用我的錢,竟然不停我的話,那就找個閒職養老去吧!
按理說,乾熙帝這半年不到,換了這般多的起居官,只要稍微變通一下,便是大機遇,誰曾想那些起居官,大都是讀死書的榆木腦袋,為了證明自己清正廉明,不畏強權,寧願被折,也要留下清名。
果不其然,古代的讀書人將名聲看得,比權勢還要重上三分,他突然有些理解那些死諫的讀書人了,哪怕是身首異處,也要留下自己的清白名聲。
雖然理解,但若是換成凌雲,鐵定不會這般,畢竟他有現代人的記憶,覺得聽從最高領導人的命令,沒什麼不對。
誰給錢,他就給誰做事,只要不是傷天害理的事,他都勉強能接受。
這天剛到翰林院,馮良吉就立馬走上來,說了句“望珍重”的奇怪話來,弄得凌雲丈二摸不著頭腦。
直到馮良吉解釋,他這才明白,原來是乾熙帝的起居官被撤了下來。
可是他仔細琢磨,發現其中的不對勁,起居官被撤,馮良吉跟他說珍重的話來作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