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車緩緩駛進廣平村,沒有燈火通明,但他發現,就算不是全村人,至少大半個村子的人,都來了。
從進了村口,就有人提著燈籠,一段接一段,將凌大山迎回家…這種場面,使得除凌雲以外,凌家人熱淚盈眶,眼淚止不住往下流。
離開許久,再次回到出生的地方,沒想到是以這種形式,凌雲百感交集。
到了祠堂,凌雲站在馬車上,依舊沒有掉眼淚,只是朝四周村民一一作輯,以示感謝。
這麼多人迎他歸來,送他離去,想來路上也不會覺得孤單。
第二天,弔唁的人很多,多到凌雲從早上到下午,直至晚上都未曾停歇。
屍體需要在祠堂停棺三日,之後便是下葬,一切都在順利進行。
凌大山下葬之後,會在祠堂立靈位,村民不約而同將凌大山的靈位,放在所有靈位的正中間,且前後左右空出一排位置,其中含義不言而喻。
直至頭七又過十四,再過半個月,村民這才上門來。
“大山嫂子,四郎可在屋裡?”
領頭的是李川,其餘皆是村裡說得上話的老人,見到這些跟她男人同輩的村民,梁氏沒有平常的笑容,臉上附上一層淡淡的憂傷。
“李老哥,你們都來了?”
梁氏雖然沒有笑,但禮不能廢,再說那日凌大山下葬的恩情,她都記在心裡,所以頗為熱情。
只是她沒有將村民們迎進凌家,畢竟凌大山一事剛過去一個月,還是有些忌諱,只能站在門前聊了幾句。
聽到院子外有聲音,大娃推著凌大仁來到了大門前。
“李叔,周叔…你們,怎麼都來了?”
“是大仁呀!”
大仁見了面,熱聊了幾句,最後還是將話題引到凌雲身上。
其實凌家人知道他們來的目的,無非就是想要將自己的田地,全都掛在凌雲的頭上來,這樣一來,明年的賦稅就不需要再往上交。
當然賦稅不交,但他們也會給凌雲一部分掛靠費,一般是朝廷賦稅的一半,朝廷三成,也就是說他們會給凌雲1.5成。
這樣他們既可以減輕了負擔,凌家也得到相應的好處,兩全其美。
兒子出來了,梁氏便不想在說話,不過還是在凌大仁耳邊,說明他們的來意。
其實就算梁氏不說,明眼人都能知道,村民們上門來的目的。
“李叔,周叔…你們這是要找四郎嗎?”
凌大仁直截了當的發問,使得村民們有點兒不好意思,尷尬的低著頭,李川打哈哈道,“哈哈哈,其實大家過來,最主要還是看望看望你們,順帶想見見我們村的舉人老爺。”
果然是村裡除了凌雲以外,唯一的知識分子,這話說到心坎上了,不僅化解了他們的尷尬,還能表現出他們對凌家的關心。
“謝謝諸位叔們的關心,大仁腿腳不便,也就不給你們行禮了,萬望見諒!”
凌大仁此話,其一是感謝他們的關心,雖然知道他們來的目的,但李川的話,確實沒得挑剔。
其二也是對凌大山辦喪事那些天,鄉親們的幫忙,表示謝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