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當朝一天只有一場考試,但是要連著考五天,所以這五天凌雲只能呆在這窄小的號房裡,吃喝睡都在這兒。
在這狹小的號房裡,沒有取暖的工具,凌雲要麼哈著氣搓搓手,要麼就是兩手伸進衣袖裡裹著取暖。
考試試題表面看雖然寫的是四書五經,實則不然。
大乾皇朝科教興盛,科考不知歷經幾屆,若只是單純考察四書五經上的內容,那豈不是考生只要能誦會背死讀書便可過縣試?
四書五經區區幾本書,內容也就這麼多,若是單純擷取一段,倒也不難,但考生想到的,縣令又怎麼會看不明白。
因此為了增加難度,試題往往會在四書五經中擷取不同的片段,然後混搭而成。
也就是一本書中找出一段,再從另外一本書中抽出一截,兩個拼接組合成新的考題。
這種題型自然大大增加了考生答題的難度,因為錯綜複雜的搭接,考生若是對其中一本書不甚理解,或是理解錯了句義,破錯了題,就直接會被考官廢黜了。
可見出題人為了折磨考生,真是費盡心思、煞費苦心啊!
古代可沒有題庫,這都是出題者日思夜想擬出來的試題,你想有類似題型,普通白日做夢。
縣試試題看似複雜,實則都是縣令按個人的喜好出題。
若是有心人倒也不難發現,出題者在出題時總會聯想自身,常常會因為書中某段話引起共鳴,便會引用那段話來做考題。
凌雲一開始做題也還順利,因而心情愉悅了起來,慢慢地漸入佳境,以至於到後面幾道經義,在一番冥思苦想後便輕鬆作了出來。
這還得是經過多年的學習,加上徐林富見他機靈,早早就跟他交流科舉考試的心得。
還在休沐時間,偶爾帶他去參加一些秀才級別的聚會,久而久之,凌雲也就積累了一些前人的經驗。
所以縣府試對凌雲來說,算不上高難度,當然這一次要挑戰的也不是縣府試,而是院試,因為那才是真正的科舉。
考上秀才,才能真正成為讀書人。
考試文章的字數不得少於三百字,且不得高於七百字。凌雲心有溝壑,答起來自然就快。
一直到午時,有衙役在窄小的出口處遞進來食物,這便是考生們的午飯。
這送來的午飯,不單純只是為了讓你吃飽肚子,更多的還是提醒你,此時已經是午飯時間,你得要抓緊做題了。
凌雲看著投送進來的食物,總體上差強人意,冰冷的饅頭,在加一份冰冷的稀飯和一小碗的鹹菜。
在他精挑細選之下,倒也能在這小小的鹹菜裡看到一絲絲肉沫。
凌雲感慨萬分,肉沫雖少,有也算是給考生們一點慰藉。
沒有溫度的飯菜,雖不可口,倒是可以果腹,不能要求更多了。
凌雲自己是有攜帶食物進場的,帶了一些個肉餅,但早就已經冷掉了,冷掉的肉餅硬邦邦的,哪兒還有剛出鍋那種香噴噴的味道。
這兒不能不提一下,考生自己帶的食物是很有講究的,比如饅頭包子這類不得帶,這是為什麼呢?
考官為了防止有人在攜帶的食物內夾帶作弊的抄紙,所以禁止一些像饅頭之類可以攜帶紙條的食物。
哪怕是凌雲攜帶進來的肉餅,進來之時也會被搜查人員扳斷攪碎,稀吧碎那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