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書院開學的日子,他們興沖沖來到了徑山書院。
徑山書院並不在縣城裡,離縣城大約有十里路。
古代書院大部分都遠離鬧市,因為德高望重的儒家士大夫們,喜歡把自己置身於,寧靜閒適的大自然之中。
徑山書院依山而建,前低後高,層層疊進,四周青山環繞,林木遮掩,山牆起伏,建築飛簷翹角。
徑山書院門前是一排長長的階梯,階梯盡頭是書院大門,門上“徑山書院”四個大字遒勁有力、氣勢非凡。
站在階梯前的凌雲,一眼望上去,雖沒有奢華的裝飾,但卻很有感覺,讓人從心底有一種樸實美,而不是追求雕飾之華。
書院外牆灰白相間,顯露其清水山牆,格外清新明快。
踏上階梯,走進大門,內部裝修簡潔,更顯素雅大方。
既無官式畫棟雕樑之華,也少民間堆塑造作之俗,給人一種自然淡雅的感受。
古樸大方,雅緻不俗。
九月之秋,正值徑山書院招收學子時期,前來求學的人絡繹不絕,人山人海。
徑山書院在招收學生方面,早就得心應手,應對自如。
進了大門,便有指引的小斯在一旁等候,將他們帶到房間靜候。
凌大仁略帶惶恐的帶著凌雲跟著小斯走進書院,凌大仁顯得戰戰兢兢,侷促不安。
跟隨小斯走進一間極大的房間,被告知在其等候。
凌雲四周環顧,發現裡面早已已坐了好些人。
看著這些人,凌雲覺得他們也都是帶孩子過來求學的,他們的衣著大都相似。
身穿鮮豔的長袍、腰束掛著金絲腰帶,袖口和衣邊都有著花紋繡飾華麗,怎麼看都像是富貴人家。
而反觀凌雲二人,一身洗得發白的藍色粗麻短布,沒有任何裝飾。
褲腳邊兒因為搓洗次數過多,已經磨開了花,腰帶上有兩三個補丁,看得出來縫的很細緻。
上身還披著一件黑色的外褂,黑裡透白,已經成為了深灰色,像是鶴立雞群,格外顯眼。
凌大仁小心翼翼的低著頭,牽著凌雲的手,躡手躡腳想走到房間最角落。
就這幾步路凌大仁提心吊膽的,一雙眼睛像雷達似的四處搜尋,生怕引起他人的主意。
只是此時房間裡的氣氛異常緊張,空氣好像凝固了一樣。
而他們此時走到中間的他們,更像是被眾人審度,眾人眼神全都落在他們身上,上下掃描。
凌大仁頓時愣住,走也不是停也不對,進退兩難,場面一陣尷尬。
大人心裡或許有看不上二人的,但到底是有經歷之人,對於情緒地把控熟能生巧。
在凌雲的觀察下並沒有看到有露出明顯的輕視,而小孩子則不一樣。
一個個兒不高,胖乎乎的胖子走到凌雲面前,上下察看,又圍著他轉了一圈,捂著肚子哈哈大笑,“這是那裡來的山野村夫?穿的這都是什麼衣服?”
只見他那一臉隆起的肥肉中,生著一雙小眼睛,活像面團團被調皮的孩子嵌上了兩個小煤球。
他有隻短而粗的鼻子,鼻孔微微向上掀著,言語中充滿挑釁的味道。
“小兵,你過來。”胖子指了指方才站在他身旁的男孩,男孩不大,也只有十來歲左右,應該是他的小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