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老師有沒有聽過一句話?”,山村一木問道。
“什麼話?”
“唐朝文化在東瀛,兩宋文化在南韓,明朝文化在呂宋”山村一木悠悠然說道:“老師你不用急著反駁,你可以想想,如果華國真的繼承了這些,這句話又怎麼會憑空出現,空穴可不會來鳳”
“我不會反駁,因為你說的是對的”,說道。
這一下所有人都有些意外。
五班人意外,老師你怎麼能說他們是對的呢?唐宋明文化都在國外,我們還有什麼?
日本人意外的是,你老人家答應也未免有點痛快吧,就不反駁一下。
看到兩下人都不知所措,邁出步子開始說道:“你這句話是對的,但也不是對的,說不對,那是因為有語病”
“唐朝文化傳到了東瀛,兩宋文化傳到了南韓,明朝文化傳到了呂宋。雖然是幾個字的不同,但其中包含的意思卻是很大”
“東瀛學習了唐朝文化,但唐朝文化之根源依舊在我華國。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取之精華,去其糟葩。我華國有五十六個民族,各民族平安融洽的生活在一起,我們尊重他們的生活習慣,尊重他們的信仰。同時吸取他們本民族的優秀東西,用到我們自己的身上。同時我們也積極吸取國外優秀知識,並將他們同化為我們自己的力量,這不正是唐朝文化的表現嗎?”
“南韓學去了兩宋文化,但兩宋文化之根源依舊在我華國。言論自由,普及教育,提升全民素質與教育。政治自由,言論自由,鼓勵發明,鼓勵工商業發展,鼓勵航海貿易,這不是兩宋文化的表現嗎?”
“呂宋學去了明朝文化,但明朝文化之根源依舊在我華國,我華國疆域一千五百萬平方公里,生活了18億人口,幅員遼闊,人口眾多,民情複雜,我們曾經的確落後了,但我們在努力發展,努力學習。文治武功全方面發展,權利下方但又不至於失控,努力提升國民素養,如此我華國才能屹立世界之巔,成為與美國一樣的超級大國。這不正是明朝文化的表現嗎?”
的話,聽得日本人一愣一愣的,但是聽得華國學生卻是非常給力。
“小鬼子讓你狂”
“哼哼,打臉了吧!”
“以後我也要多看歷史,裝逼利器啊!”
山村一木突然言語一呃,不知道說什麼。東光太郎在旁邊看的很解氣。
‘不行,我不能跟他再繼續說,這不是我的強項,我要跟他說武士道’,山村一木在內心告訴自己。
“兩宋文化在不在南韓我不知道,明朝文化在不在呂宋我也不清楚,我也只是聽說,但是唐朝文化的確就在日本。和服,就是跟在唐服的基礎上改進的,而華國我卻是不見水穿唐裝;唐朝人,生活起居習慣也在我們日本得到了很好的繼承和發揚,我們除了上班或者在學校等公共場所,在家裡我們都極少有椅子,採用的都是跪坐,華國同樣沒有;還有四季二十四節氣祭祀山川草木神靈,感恩大自然,我們到現在在做,華國起碼絕大部分人沒有,甚至不知道二十四節氣的有很多很多……”
山村一木說了很多唐朝有,日本有,但華國沒有的事情。聞言神情越來越嚴肅,對方明顯做了功課,剛開始說的還是大方面,到最後一些細小之事也是說的非常清楚。
想要反駁卻不知道怎麼說,因為人家說的的確是事實,這些我們的確沒有。這也是等一類人說痛苦的,華國的確丟失了很多東西。
看到時機差不多了,山村一木直接到了正題,“最最重要的是華國人丟掉了唐朝的精神,而我們日本卻學習,繼承併發揚光大,那就是武士道精神。唐朝人講仁、義、禮、智、信、忠、勇,但是現在的華國……呵呵”,山村一木只是呵呵,但卻是極盡嘲諷與鄙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