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爺爺,您貴姓?”,方逸辰看著老道人問道。
“道號無塵,至於俗家只記得姓孔,至於叫什麼已經忘記了”,老道人笑呵呵的說道。
“那我就叫您孔道爺吧!”,方逸辰想想說道。
老道人聞言依舊是笑呵呵的,“你這個叫法倒是稀奇,不過名字什麼的都是一個稱呼,由你了!”
見老道人並沒有因為自己的稱呼而不高興,心中也鬆了一口氣,他這個稱呼也是突發奇想不知道怎麼的就說出口,感覺孔爺爺,無塵爺爺,老爺爺都不如孔道爺來的好聽。
“我叫方逸辰,您可以叫我小方;她是我女朋友叫蘇茜,您可以叫她小蘇”,方逸辰也連忙自我介紹。
老道人聞言點點頭表示自己知道,過了一會路過一座道觀的時候,老道人停下了腳步,朝著裡面深深的看了一眼。如古井一般波瀾不驚的眼眸之中,方逸辰看到一絲波瀾。
裡面包含的含義很複雜,方逸辰看不懂。方逸辰與蘇茜也轉頭看著道觀。這座道觀比他們一路走過來的道觀還是廟宇都要大很多。無論是從規模還是氣勢上。
香火也很旺盛,出出進進的遊客,信眾絡繹不絕。
“走吧”,老道人叫了一聲。
“哦”,方逸辰和蘇茜聞言跟上老道人的腳步,不知道是想說點什麼。還是知道方逸辰心中所想,老道人開始說話。
開始介紹剛才他們路過的道觀,不聽不知道,一聽嚇一跳,原來那道觀已經存世近千載,是北宋時期一遊走天下的道士來到這裡。
見這裡風水不錯,環境很好,再加上大山環繞與世隔絕,再加上又是西北邊陲大山人跡罕至,是修行的好去處於是便在此落腳。
閒時出山給農人看看病,作法事掙點錢,當然是沒有固定價格的。給什麼就拿什麼,哪怕做完法事就得到了一碗米飯,道人也會道謝手下,然後離開,從來不會因為給的不好而拒絕什麼的。
給得起就收,給不起的也不要。就這樣,道人用了五年的時間,用多年的積蓄,靠自己和一些農民的幫忙建了一座道觀,塑造了神像。名曰無量觀。
聽到無量觀三個字方逸辰和蘇茜都想到了剛才駐足的道觀不就是無量觀嗎?
後來道人因為積德行善,再加上他的一身醫術,道觀漸漸興盛起來,千載以來,雖然起起伏伏,但一直存在到了現在。聽老道人說,柴山上的道觀,無論大小都是無量觀的分之。只不過有的分出去早,有的分出去晚。
自不用多說,老道人所在道觀肯定也是分出來的。
一路上聽老道人講無量觀第一代掌教的故事,時而覺得不可思議,不敢相信一個人可以積德行善到如此地步,非大愛,大毅力著不可為。
之後又被道人的品行打動,歷經三十載風雲,與民為善,一步步維持著無量觀,三十年啊,不是三年,也不是三個月,更不是三年。
普通人別說三十年了,就是一個月每天重複做一件為理想奮鬥的事情,誰能做的下來,做得下來的有多少。大愛無私,無聲奉獻,才換來無量觀千載歲月。
聽著老道人講解,不知走了多長時間終於到了目的地。
這裡算是柴山最偏僻的地方了,遊人更是一個也沒有,不過風景卻是不錯,沒有了人聲鼎沸,沒有了充斥著各種雜味,呼吸一口,只感覺神清氣爽非常的舒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