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共一萬五千字左右,方逸辰先是仔細看了一遍,接著再看第二遍,這一遍便是分析與比較了,一邊看小說,一邊與前世的武俠小說進行比較。
雖然說《再戰江湖》對於這個世界的武俠小說來說,已經算是不錯的創新,但是在方逸辰看來,卻還是沒有完全的脫離現在武俠小說的控制。
方逸辰認為《再戰江湖》的不足有兩點,第一就是故事背景和劇情,裡面的故事還是在說個人恩怨,一萬五千字,前面三千字寫的不錯,場面很大,什麼門派大戰,江湖朝廷還挺有地球武俠小說的味道,可是後面一下子就落入了俗套,完完全全就是匹夫之勇,意境太小,情懷太過狹隘。
第二就是裡面的武學系統,跑的比普通人快,跳的比普通人高,就是輕功?高手過招還是拳拳到肉,掌掌相碰?這未免太o了吧!思維放的不夠開。
而且學武之人全部修煉的是外家功夫,通篇看不到真氣與內力這四個字,武俠小說,沒有真氣和內力方逸辰真的想不明白,那還叫什麼武俠小說。
方逸辰有些失望的合上《刀劍江湖》,白瞎了這麼好的創意。
怪不得這個世界武俠小說都快要被踢出主流文學了呢,連最基本的武學系統都沒有總結出來,看的時候難道不彆扭,不難受嗎?
不過方逸辰也知道,自己是經歷過前世梁金古武俠黃金時代的洗禮,才會有這麼多的意見,對於這個世界的人來說,這樣的創新,已經算是不錯了,再加上緲岸然那大師級的手法,場面寫的宏大,劇情環環相扣,的確能將讀者的心給抓住。
《再戰江湖》應該就是這個世界武俠小說中目前為止最具有創新的小說了,但是和前世的武俠小說相比,這還屬於舊派武俠,因為裡面的渲染的價值觀,就是復仇,嗜殺,太狹隘了,估計這也為武俠就算成為主流文學,也被其他文學排斥的原因了。
武俠小說必須有武有俠,武是一種手段,俠是真正目的,透過武力的手段去達到俠義的目的;所以,俠是重要的,武是次要的,一個人可以完全不懂武功,卻不可以沒有俠氣。
什麼是俠,路見不平,拔刀相助?快意恩仇,策馬江湖?正如金庸筆下人物,郭靖一般,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翻開緲岸然的《再戰江湖》方逸辰又看了一遍,這一下是瞭解的更清楚,《再戰江湖》的創新在於兩點,第一主線不是廢柴逆襲,而是大哥重出江湖,第二便是故事背景框架的省級,雖然有不少內容是在說個人恩怨,但裡面加入門派之戰,逼格一下子是提升了許多。
方逸辰合上【刀劍江湖】,靠在沙發上開始想自己應該用什麼樣的武俠小說來進軍武俠界呢。
肯定不能是舊派武俠了,必須是新派武俠,這樣自己寫出小說才能鶴立雞群。
想想前世開創新派武俠的是梁羽生,其作品《龍虎鬥京華》是新派武俠小說的源頭,但並不是其集大成之作,最重要的是,方逸辰只是聽過這個名字,而沒有看過這本書,就算是想抄也是無能為力。
不過這個難不倒他,畢竟前世作為武俠迷的他,也是看不少的武俠小說,沒看過《龍虎鬥京華》,但是梁羽生其他的作品他看過不少。什麼《白髮魔女傳》,《七劍下天山》,《萍蹤俠影錄》,《雲海玉弓緣》這些梁羽生的代表之作他都看過。
至於金庸,古龍的高武小說,還是等先用梁羽生的小說把讀者的口味養刁了再說,再者自己現在要是寫出《天龍八部》,《神鵰英雄傳》這樣的高武小說,不僅不會一舉成名天下知,反而會讓人笑掉大牙,這不是說瞧不起梁羽生,對於這位前輩高人方逸辰還是很尊敬的,但是要就事論事。
前進半步是天才,前進一步是瘋子,這個世界武俠的程序沒有那麼快,你整出一本這麼先進的小說,讀者接受不了,無法理解,可不就是泯為眾人嗎?
當然這也不是絕對的,就像前世馬雲在九十年代提出網路銷售平臺的時候,沒有一個人相信他,願意給他投資,為什麼?就是因為網際網路才進入國內多少年,人們對網際網路的認知還在於查資料,玩遊戲,可以看影視作品等等這些比較低層面的位置,你一下子提出這麼先進的理念,誰能理解,誰能相信。
至於之後的事情,誰也想不到,誰能想到馬雲能做的這麼大,估計馬雲找過的那些老闆們,一個個後悔的恨不得用腦袋撞牆吧!
咳咳,話聊得有點多了,轉回正題!
梁羽生只是開啟新派武俠的時代,並沒有發揚光大,小說格局,意境,框架相比較於金庸還是有點小,就是梁羽生自己都曾經說過,新派武俠開創者梁羽生,發揚光大者金庸。
既然決定要寫武俠小說,就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別到時候做出貽笑大方的事情,武俠小說離不開歷史背景,這裡是平行世界,不是前世他所熟悉的地球,所以在寫武俠小說之前,對於這個世界的歷史,他要好好的瞭解一下。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第二天第一門考理綜,方逸辰這回沒有提前交卷,而是一直等到收卷的時候才交。
“走,現在跟我去網咖玩一會,下午是英語,不用複習”,李萬福摟著方逸辰的肩膀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