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鑫這一番話在情在理,還把汪氏罪名連累之過說成是自己無能,讓汪氏感動的熱淚盈眶,拉著他的胳膊哭:“兒啊,苦了你了!”
“母親說的哪裡話,不過是換一個地方重新開始,難道母親還不信兒子的經濟能力?”
故作自傲模樣,鄭鑫又是好一番安慰,才把汪氏哄得不哭了,母子兩人轉而商議搬家事宜。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鄭家酒樓被賣了,在阜陽縣可算是一件稀鬆平常的事情,縣令已經換過一次人,現任這位並不知道鄭家的事情。
倒是陳儈,聞風而動,過i仔細問了鄭鑫打算,鄭鑫只把哄汪氏那一套拿i說了一遍。
陳儈也不知信與不信,反正沒有多加阻攔就是了。
鄭鑫卻防了他一手,這人機敏善變,又慣偽善,劇情裡頭可沒見他幫助鄭鑫,反倒常常鼓動原主胡『亂』投資,賠了不少錢。
後i汪佑倫出現,也是陳儈引i,原主真心當他叔父,自然是言無不信,被汪佑倫騙了個底掉。
鄭鑫不敢相信他會保密,便說了一個假的方向,還說落腳之後必會聯絡。
陳儈也沒長前後眼,不知後事如何,並沒有太在意此事,鄭鑫掌家以後他並未沾到什麼便宜,再加上鄭家錢財大幅度縮水,陳儈沒再怎麼重視,心裡還暗笑鄭鑫的天真,換了一個地方就能比這裡更好了?
家族,鄉黨,便是一個村子,外i戶想要站住腳也不容易,不然,當年的鄭有財也不至於非要靠著汪家才能崛起。
關係,人脈,到了一個新地方都要從頭i過,哪裡那麼容易?
陳儈說了幾句,見鄭鑫心意已決,便沒有再說。
臨別時,鄭鑫再次謝過了陳儈,他這個叔父能夠過i相送,面子上起碼做到了,若不是知他不能信託,誰也不會以為他不夠好。
鄭鑫沒有一定的目的,在某地待了兩年,把大姐兒二姐兒都嫁了出去,第三年就帶著汪氏離開。
有了第一次的遠離故土,這一次搬家就好說多了,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走,看著似乎是發展好了,汪氏也沒多勸阻。
又兩年,鄭鑫的同母妹妹三姐兒也被嫁了出去,跟之前一樣,鄭鑫又開始搬家,理由是南方的氣候好,養人,更適合汪氏養生。
汪氏感動得沒話說,加之跟幾個庶女也不親,如之前鄭鑫要求的那樣沒跟她們說具體去向,就在某一日搬走了。
且不說被拋下的人做何感想,鄭鑫這般故佈疑陣也不知能有多少效果,最差也能拖延一下時間,遠離肅王的封地總會比較安全。
為了不讓汪氏起疑,i到南方的旌陽定居以後就沒再頻繁變動,汪氏日常總在內宅,便是出去了也會被人稱作“鄭夫人”。
離開故土之後,他們也不會主動說起汪氏身上的罪名,只說夫家遇害身亡,家產零落,這才i到外地。
鄭鑫哄汪氏說起了個字叫做文舉,為了尊重便只說鄭文舉,汪氏對這些讀書人的講究並不懂,鄭鑫怎麼說便怎麼信,覺得“文舉”含義更好,便改了稱呼,卻不知鄭鑫分明是改了名字,戶籍也改了。
時下雖是太平時節,但古代的戶籍制度到底不像現代那樣嚴格,加上沒有照片指紋驗證,更改起i,給了足夠的錢也能省去不必要的麻煩。
這些事情,鄭鑫沒有跟汪氏多說,只把管家的事情交給她,這一路過i,當初的錢早就花光了,鄭鑫重新拿起畫筆作畫賣錢才足夠家用。
如今安穩,便要做點兒能夠長久穩定的生意。
但凡現代人看古代,總有很多可做的,肥皂、玻璃、火『藥』,幾乎可以算是最熱門的三樣了,然而細細想i,哪個都不是一蹴而就能夠輕易牟利的,也不是他現在這種情況的好選擇。
如何泯然於眾不引人注意才是鄭鑫最想要的,當然,前提條件是生活水準不能因此下降太多。
反覆思量之後,鄭鑫開了個成衣店,時下成衣店多是賣布,唯有那等大的有實力有名氣的才能給那些大戶人家的女眷量體裁衣。
便是如此也並非常事。主要還是布匹生意常有,鄭鑫一路行i也知哪地出布,哪地出絹,哪地絲綢好,如今做起生意i,就是去跑一趟而已,並不費太多時間。
作者有話要說:沒想到大家那麼喜歡江少啊,可惜他戲份少。
至於番外,看之後吧。
我現在都是手機存稿,賊費勁兒。這邊兒有網沒電腦,我也是醉了。
喜歡悲劇發生前請大家收藏:()悲劇發生前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