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發現自己在兩性關係方面的心理障礙有多久了?”
“最早應該是在七八年前,在我高中的時候。但那時對異性的接觸比較少,所以並沒有產生很強烈的反應。到大學的時候,我發現自己會特別牴觸異性的靠近或者追求,在距離太近的時候,甚至會產生生理性的噁心。”
“那你現在跟艾誠在一起的時候,還會有類似的反應嗎?”
“他對我而言好像比較特殊。我對他的反應,從一開始就沒有對別人那麼強烈。現在大部分時間,我都能夠正常地投入到戀愛關係中。”
“哦?你認為是艾誠治癒了你嗎?”
宋頌思索了一會,回答:“艾誠肯定對我產生了某種積極影響,我目前還不能確定這種影響有多深,但可以肯定的是,這不是治癒。
我覺得我目前的狀態更像是一種刻意的自我麻痺,假裝將不良反應掩蓋起來。但遇到某個特殊的點,就會再次觸發。”
“哪些事會更容易觸發你的不良反應?”
“絕大部分來源於我的父母。再次看到他們的爭吵畫面,或者感受到爭執的氛圍,都會讓我很焦慮。當焦慮累計到一定程度,情緒就難以自控,不良反應隨之出現。”
姜醫生跟著宋頌的表述做了一些記錄,而後話鋒一轉,問她:“你是不是平常入睡比較困難?”
“嗯對。”
“持續多久了?到何種程度?”
“比較困擾也是從七八年前開始,近兩年尤其嚴重,不過也分週期。有些階段會比較嚴重,可能會持續一兩個月靠自己很難入睡,需要藉助安眠藥,但過了這個週期又會好些。”
“除了在兩性關係方面,平時情緒怎麼樣?會不會經常有持續性情緒低落的狀態?”
“的確,我有時候會間歇性地情緒低落,不過這個情況在戀愛之後有所好轉。”
醫生點點頭,起身去身後的資料臺上拿來幾張紙。
“來,我們現在做一個簡單的書面測試,這裡是兩份量表,你按照最直接的感受和想法來填就好。”
宋頌認真填完,交給姜醫生。
“咱們今天先到這裡吧,我需要根據你的談話記錄和量表做一些整理和分析,後續的結果我再聯絡你,好嗎?”
宋頌起身,“好的,謝謝姜醫生,辛苦您”。
從診室出來,艾誠已在門外等候多時。
“感覺怎麼樣?”,艾誠立刻起身迎她。
“沒什麼特別的感覺,姜醫生說後續會再聯絡我,溝通具體的診斷意見。”
“行,那就別多想了,餓不餓?咱們吃飯去?”
宋頌點頭,兩人離開診所。
等姜醫生打來電話已經是週二,本著保護客戶隱私的原則,電話直接打到了宋頌這裡,而非艾誠。
電話打來時,宋頌正和艾誠一塊吃午飯。
一看來電顯示,宋頌示意艾誠,“是姜醫生”。
“我回避一下,你單獨跟姜醫生聊”,艾誠不確定宋頌是否願意在自己面前袒露她的問題,正要起身離開。
宋頌卻一把拉住他的手,“不用,你就在這裡,我們一起聽”。
她想跟他一起面對。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