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衛領命後,未多言語,直奔戰場而去。太子自然明白形勢的緊迫,亦以相同理由派遣了自己的九品侍衛前往支援。唯獨葉重將軍面露猶豫之色。
他目光閃爍,又偷偷瞥向李旭所在的方向。相比陳萍萍等人的認知,他對李旭的身份更為了解。這位看似低調的秦王殿下,實則是羅網和不良人的幕後操控者。
他們口中所謂的“主上”!
尤其是李旭身旁那位一直沉默不語的隨從,雖未曾有所動作,卻讓葉重心生忌憚。這人顯然是位深不可測的宗師,且從未在外人面前顯露過真實實力。正因為如此,葉重堅信,一旦李旭確為羅網與不良人的主導者,今日這場戰役中,這兩股勢力絕不會有任何一人被擒。
因為不良人與羅網在京都的力量遠超表面呈現,他們或許還隱藏著更多的高手,例如不良人傳說中的十五名九品上的頂級人物,以及更多如“六”、“驚鯢”這般令人聞風喪膽的羅網強者。更何況,他們之中還有一位未知的大宗師。
若這位大宗師確實歸屬於他們的陣營,那麼即便有監察院與禁軍聯手,在這樣的對手面前妄圖一舉剿滅羅網和不良人,無疑是在自欺欺人。
大宗師的威勢非同小可,絕非少數兵力所能應對。否則,天下四大宗師又怎會有如此超然的地位?
葉重對李旭真實身份的疑慮此刻已達到頂點。他深知李旭身邊的隨從乃是一位深藏不露的大宗師,儘管無法完全確認李旭是否為幕後關鍵人物,但其現身於此本身便意味著諸多可能性。然而,葉重亦明白,作為朝廷重臣與京都守備,他肩負著保衛京都的重要職責。身為九品上的高手,他不得不挺身而出。
葉重心意已決,毫不猶豫地說道:“太子殿下、二皇子殿下請保重,末將前去迎敵!”言畢,他抱拳拱手,身影化作一道黑影,直奔戰場而去。
二皇子目送葉重離去,目光掃視全場後定格於李旭身上。他注意到李旭身旁的護衛並未參戰,內心略感不滿。隨即走向李旭,嘴角浮現一抹冷笑,語氣中滿含嘲諷:“九弟,觀戰許久,也該有所行動了吧。我們各自派遣了侍衛協助圍剿逆賊,你身邊的護衛難道不該有所貢獻?”
李旭聽後暗自冷笑,心知二皇子此番前來意在試探。先前跟隨自己的是趙高,如今換成袁天罡,且後者始終以青袍遮體,言行低調,看似平凡無奇,實則令人猜測連連。尤其在太子與二皇子這般心思縝密的人眼中,彼此皆存戒心,難免對他多加審視。
李旭卿笑回應:“二哥何必玩笑。我素來醉心文墨,從未習武,即便開府已有四年,府中並無可用之材,更談不上招募強援。選擇這名隨從,不過因其乖巧聽話,無甚能力。他性情愚鈍,反應遲緩,若貿然上前反會添亂,不如袖手旁觀。”
此言雖顯荒誕,但眾人除葉重外均未察覺破綻,畢竟李旭年僅十四,開府時間尚短,確難以迅速組建勢力。
當然可以。
終究,若高人真能這般卿而易舉被延攬,那也該輪不到李旭出手,早被太子與二皇子搶先了。可葉重深知李旭的能力,見他竟如此信口開河,不由得多番看向那可能已是宗師級的強者,目光透著幾分古怪。
“這小子滿嘴胡言!”
“區區大宗師,在他眼中竟是如此聽話不多言之輩。”
“還有木訥遲鈍之類的評價?”
“他當真是膽大妄為,什麼都能亂編!”
“然而這位大宗師聽著李旭信口雌黃,卻不怒亦不辯。”
“看來這位大宗師對李旭,確是極為忠誠。”
葉重腹誹之語,他人自是聽不見。
二皇子聽完李旭的回答,笑呵呵地拍拍他的肩:“小九,我知你才華卓絕,隨便寫些詩詞小說,便在京都聲名鵲起。”
“但我還是要勸你,僅憑文采無濟於事!”
“如今這世道,還是要靠實力立足!”
李旭不願多談,敷衍地點點頭。
這讓二皇子愈發得意,又陰陽怪氣地諷刺幾句,李旭只是連連附和,虛與委蛇。
“哈哈”
最後,二皇子得意地笑了,“我倒要看看,你這風頭正勁的小兄弟,還能囂張多久?即便才華蓋世又怎樣?
還不是在我面前乖乖聽話?”
另一方面,他也暗自驕傲,如今自己雖不及羅網、不良人及其幕後人物,但在這九位兄弟中,也算小有成就,實力僅次於太子。
意識到這點,他不禁有些沾沾自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