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呀,九弟,你在江南的名聲傳遍了各地,我們這兒都聽得耳朵都磨出繭子了。”李承澤也笑著說道,顯得非常真誠。
他們在說話時,已經揮手示意侍從來送上禮品清單,驚鯢接過後遞給了李旭,李旭雙手接過笑著說:“兩位兄長來看我,我就已經很榮幸了,竟然還帶了禮物。”
太子笑嘻嘻地打斷道:“哎呀,你這麼久沒回家,我們怎麼好意思空著手來,這是禮貌!”
二皇子笑著補充道:“收下吧,九弟,不過是些文房四寶罷了,只是表個心意,跟你的詩比起來,那簡直是不值得一提!”
李旭點點頭,微笑著回答:“那就多謝兩位兄長了。兩位兄長過獎了,我也就是隨便寫寫罷了,沒想到大家都還挺喜歡。”
“九弟,你太謙虛了。你的詩在江南廣為流傳,連京城的文人都為之折服,你的才情讓我們這些當哥的都自嘆不如。”太子繼續誇讚,眼神裡充滿對李旭的驕傲,就像普通的兄長一樣。
“沒錯,九弟的詩,連韓老先生都連連讚歎,說它感情充沛,意境深遠,每首詩都讓人讀得忘記世間俗事。”李承澤也笑著評價,好像自己也跟著沾光似的。
三人又聊了些江南的事情,氣氛逐漸和諧。
這時,太子話鋒一轉,提出了此行的主要目的:“九弟,我有個想法,我想在慶都辦個大型詩會,邀請天下的文人雅士齊聚一堂,交流詩文,而你是主角。”
二皇子李承澤也笑著附和道:“是啊,九弟,你的名聲在外,如果你能參加的話,肯定能吸引很多文人。這對提高我們慶都的文化聲譽很有幫助。”
李旭聽了之後,心裡冷笑一聲,這兩個兄長倒是玩得出花招。
若由太子主導,圍繞他展開一場詩會活動,且由我全心協助,豈非向世人宣告,我已投效太子?太子這主意打得不錯,想借我的名聲籠絡天下文人,未免太天真!
太子見李旭沉默不語,又進一步勸道:“九弟,若這慶都詩會由你主導,必成一時盛事。屆時文人齊聚,你的詩名也會更加顯赫!”
李旭淡然一笑,語氣平穩而篤定:“兩位兄長的厚愛,我心領了。詩文不過小技,於我僅是一番鹹趣,不願讓它牽涉過多。至於詩會之事,恕難從命。”
太子與二皇子臉色微變,顯然沒料到李旭會回絕。
太子眸中閃過一絲失落,但很快掩飾過去,笑著說道:“既然如此,我們也無須勉強。九弟,我敬重你的選擇。”
二皇子還想開口,李旭已決意不再敷衍。
他含著歉意一笑,端起茶盞卿啜一口,放下後給出了一個明確的送客訊號。
“兩位兄長的好意,我明白。但心意已決,還請見諒。我剛歸遠途,理應先去拜見父皇與母妃,就不陪兩位兄長了。”聽聞李旭送客之意,太子與二皇子臉上掠過一絲複雜情緒。
太子勉強維持笑意,儘量讓語氣顯得卿松:“九弟,我們尊重你的決定,詩會之事就此作罷。”
二皇子李承澤隨之起身,笑容滿面,似毫無芥蒂:“好,九弟,他日還有機會,咱們再相聚!”
太子與二皇子先後離開秦王府,李旭目送他們的背影漸遠,唇角泛起一抹冷笑,轉身入宮。
李旭踏入那宏偉的宮殿,步伐沉穩有力。
慶帝應當正於御座處理國事,聞李旭前來,暫且歇息。
慶帝注意到李旭的到來,眼神裡透出幾分讚許,望著他時嘴角笑意更深。
慶帝開口,語氣滿含欣賞:“九兒,你的詩才真叫人驚歎,連韓老學士那般固執之人也對你讚賞有加,稱你的詩句清新脫俗,意境深遠。”
李旭略低首,謙遜答道:“父皇過譽了,兒臣不過是盡己所能,不敢稍有鬆懈。”
慶帝揮揮手,接著說道:“而且,歐陽修遠這樣的文壇泰斗亦對你的作品大加稱讚,稱其氣質超凡,足以流芳百世。”
李旭再次行禮,語氣誠摯:“歐陽先生的讚譽,是兒臣莫大的榮幸,兒臣定當更加勤勉,不負眾人期望。”
慶帝眼中閃過一絲滿意之色:“你的詩作不僅在文人雅士間廣為流傳,就連朝中大臣們也紛紛稱道,實屬難得。”
李旭仰起頭,目光沉穩:“父皇的讚賞是我前行的力量,我必不斷磨練自身,報效國家與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