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非孔聖身強體壯且兵多將廣,誰又會聽他一言!”
老學士三觀盡毀,勃然大怒:“九殿下謹言!如此至聖經典,豈容褻瀆!”
他反覆欲言又止,李旭卻已豁出去,直言續道:
“正因孔聖強大無比,才能迫使他人遵從其禮教,若不肯學便打得對方站不起來,如此這般日後自然會乖乖就笵。”
老學士氣得連話都說不利索,情急之下伸出手指直指李旭不住顫動。
皇子公主們生怕這老學士被氣出個好歹,頓時有人上前安慰,有人怒視李旭,還有人慌忙派人請御醫,文華殿裡一時亂成一團。
“皇上駕臨!”
恰逢此時,慶帝駕到,見此混亂情形不由一愣,急忙問清緣由。
老學士此時雖已平復氣息,但看向那副天真無邪的九皇子,心中仍是咯噔一下,趕忙移開視線,朝慶帝跪拜行禮:“陛下,臣有罪。”
慶帝豈會任這位德高望重的儒者真的下跪,忙道:“免禮,韓學士,你教導朕兒女甚是用心,朕都看在眼裡,為何突然請罪?”
老學士長嘆一聲,老淚縱橫:“陛下,九殿下對經義誤解頗深,臣無能為力,無法將其引入正途。”
隨即,他將李旭方才所言駭人之語詳述一遍。
慶帝聽罷,震驚得眼珠子都要掉出來了,他萬萬沒想到自己的小兒子對這些經典竟然有這般見解?
這些經義,慶帝自幼便研習,無論是記憶還是理解都堪稱一流。
所以他清楚得很,李旭這樣解釋肯定不合常規。
但作為 **,他當然明白李旭的理解,從某種角度來看也並非全錯。
原本只是興致所致,想看看因詩文揚名京都的小兒子有何表現,卻沒料到碰上這等事。
這小兒子究竟是在哪裡學到的這些東西?
想到這兒,慶帝饒有興趣地望向李旭,問:“你說說,《論語》中‘君子不重不威’的意思?”
李旭毫不猶豫:“君子出手不狠,難以樹立威嚴!”
“轟!”
此言一出,引得皇子皇女們議論紛紛,連侯公公也好奇地瞥了九皇子一眼。
慶帝繼續追問:“那‘子不語怪力亂神’呢?”
李旭答得乾脆:“夫子不願言語,便把人打到糊塗。”
慶帝又問:“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李旭答得直白:“三十人才值得我起身動手,四十人時我會毫不猶豫地攻擊,五十人逼迫我展現天命,六十人圍攻我才會讓我消氣,七十人聯合起來對付我,我就隨意出擊,即使胡作非為也不算違背規矩!”
雖然世界不同,但文化演變軌跡應相差無幾,單憑詩歌便可見一斑。
這裡的《論語》和孔子,當作他們獨特發展的產物即可。
李旭的回答讓慶帝大吃一驚,可旁邊的老學士卻快被氣炸了。
“九皇子殿下!您怎能這般褻瀆先賢啊咳咳……”
韓文淵已過古稀之年,在朝野內外備受尊敬,就連慶帝也對他頗為客氣。
可今日面對李旭,他真是怒不可遏!
自己畢生鑽研的知識,為何到了九皇子這兒就如此荒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