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這裡,司理理心中已有計策。她將李旭給她的詩稿精心整理,親自放入侍女遞上的錦盒並蓋緊。
隨後,她雙手捧著錦盒,高舉向四周示意,略施一禮便轉身離開。
“唉……”
這一舉動引來眾多賓客的嘆息,聲音交織成一片洪流。
有人不明所以,追問:“怎麼回事?出了什麼事?司理理為何離開?”“這是什麼意思?你們為何嘆息?”
有人發問,自然有人回答,笑著解釋道:“你們是剛來的吧?司姑娘的規矩叫‘封詩入錦’,裝進錦盒裡的詩文會被她珍藏,隨時觀賞。”
話未說完,另一人打斷了他,用一種曖昧的語氣急切地說:“嘿嘿,所謂‘入錦’,既指詩文進盒,也意味著作者能成為她的座上賓,共赴雲雨。”
(未完待續)
這句話聽上去實在刺耳,不過倒也沒錯。
此時,已有侍女進入李旭的房間,柔聲說道:“李公子,司姑娘請您去她的閨房一敘。”
李旭眉毛一挑,微微頷首:“帶路吧!”
侍女略施一禮,轉身作勢引導。
李旭邁步走出房間,在眾人的豔羨目光中,隨著侍女的腳步沿二樓畫廊繞了一圈,來到船尾的一間廂房門前。
一路上,樓下賓客無不眼巴巴地看著這個尚未長大的少年,跟著侍女走進船尾,又是一陣嘆息。
“唉,沒想到今日竟然是這位小公子拔得頭籌。”
“誰讓我們技不如人呢!”
“這小子將來必定是個風流老手,這般年紀便直奔青樓,頭一晚就做了花魁的客人,我們真是自愧不如啊。”
“羨慕也沒用,這小公子即使不是我們猜測的那位,也必是出身顯赫,本就不缺女人。”
“不過他的詩確實寫得好。”
這些議論,李旭自然聽不到,但腦海中的系統不斷傳來聲望增加的聲音,讓他心情極為舒暢。
雖然現在應該是下午,光線不該如此昏暗。
但這裡是畫舫二樓船尾,周圍似乎有意遮住了光線,使得此處暗如夜色。
這間廂房裡點著紅燭,燭光映在紙窗上,投下一個美妙絕倫的女子身影。
“李公子來了。”
侍女喊了一聲,卿卿推開房門。
“李公子呃”
房門剛開,司理理原本面帶微笑準備上前迎接,卻一眼看見李旭身旁的趙高,頓時愣住,笑容僵在臉上。
“李公子,我的閨房不是什麼危險之地,您的這位……”
司理理見過不少達官貴人,但從沒見有人帶著隨從來自己閨房的,這位還是頭一遭。
李旭微微一笑,看似天真地說:“這隨從從小便與我相識,若他不在身邊,我會覺得不安。”
說完,他又像哄孩子般安慰道:“不過你別怕,他是個木頭人,不言不語,不會打擾我們談詩論詞的。”
李旭特意加重了“談詩論詞”四個字,如果是成年人聽了,無疑是一種明顯的調侃。
可從這個看起來十歲左右的孩子嘴裡說出來,多少讓司理理啼笑皆非。
她仔細盯著李旭的眼睛,發現這孩子長得確實俊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