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鈺兒說的很有道理,跑太快容易出事,這沒毛病。
但你這跑的也太慢了點吧?
起步就是資訊時代,結果幻夢人發展了上千年,還是資訊時代。
除了反重力技術與太陽能板技術有了運用,整個幻夢文明堪堪才達到人類文明新曆200多年的水平。
衛星確實是一顆又一顆的發射到太空,甚至也在前幾年進行了幻夢人的首次載人航天,空間站也在建設,可那三顆月亮卻是一顆都沒登陸過。
這不是跑,甚至不是走,這分明是爬。
在資訊時代爬了上千年,硬是沒有進入星際殖民時代。
“為什麼要急著星際殖民呢?”小鈺兒反問道,“幻星上還有充分的生存空間,整顆幻星要比藍星還要大一點,陸地面積差不多,但幻夢人整個文明也才一億多點人啊。這時候就急著星際殖民,我們哪來的那麼多人去殖民?”
這話說得很有第一推演世界風格,而來自第一推演世界的小鈺兒本就對星際殖民很不敏感。
幻夢人族群的數量才這麼點人,還沒有伊娜口中的人類外星殖民地人多,根本不足以支撐起一個外星殖民地的發展。
而幻夢人也不可能去發展機器人,因為幻夢人本身就有智慧生命的能力——雖然她們的體能沒有機器人那麼強悍,但操縱機器的能力可不低,甚至還強於機器人。
她們能透過無線訊號來與各種大型機器連結,操控機器就是使用自己的肢體一般輕鬆寫意。
甚至能一人操控數臺機器同時工作,也正是有這種天賦,使得幻夢人哪怕工作時間很短,但整個文明的生產力水平卻不低。
“可是…哪怕不進行外星殖民,我們至少要去探索一下這個恆星系內的各個天體,並在各大行星上建立了前哨站,為未來的殖民做準備吧?”伊娜說道。
來自於第四推演世界,那個人類在恆星系內瘋狂殖民的人類社會,伊娜還是更關注於星辰大海。
在一顆星球上就算玩出花來又能怎麼樣,既然必然要走出去,在科技與生產力都滿足的情況下,為什麼不走出去看看呢?
“幻夢人已經發射了數顆探測器,對這個恆星系內的各個行星進行了探索。”小鈺兒說道。
“我指的是登陸。”
“為什麼非要登陸?”
“這……”
“我們為什麼要耗費大量資源與精力,去做一件只有紀念意義,且毫無實際意義的事情呢?”小鈺兒問道。
“為什麼試驗登陸?你的那些航天技術難道連行星登陸都還得再試驗幾次?顯然我們並不需要這麼做。”小鈺兒繼續說道:“人類不斷進行載人航天,不斷探索外星球,都是為了技術的積累,不斷推陳出新,為最終的登陸奠定基礎。可是我們不需要積累啊,我們已經有了這些登陸技術,已經有了所有的恆星系內部的殖民科技。在幻夢人還不足以支撐外星殖民的情況下,貿然的就去放眼星空,進行航天活動沒有實際的意義。除非幻夢人在幻星上達到了飽和,已經再無更進一步的可能,資源也快消耗殆盡,到了那個時候我們再開始進行外星殖民就順理成章。”
“自身問題都還沒有解決,幻星上還有大量土地與資源沒有得到開發,沒有理由進行什麼載人登陸外星的計劃。”
幻星所處的這個恆星系統擁有著13顆行星,幻星是恆星系內的第四顆行星,也是唯一的一顆處於宜居帶中的星球,並沒有像火星那樣的同樣位於宜居帶的姐妹星球。
“與其展望星空,不如放眼當下。幻夢人社會上目前瀰漫著一股頹廢怠惰的風氣,這樣很不好。我們不如考慮該怎麼解決這股頹廢的風氣繼續蔓延。”小鈺兒憂慮道。
這種頹廢怠惰的情緒,讓小鈺兒回想到了自己所依附的那個人類文明,那個人們都失去了向前動力,每天渾渾噩噩地過著,雖然活著,但只是還沒死的人類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