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下的就是表面幾乎全是大海的一號星了。
貌似是因為海底的養分過於豐富,這顆星球上的生物竟然至今還未抵達過海面。
幾乎遍佈海底,蜿蜒曲折的地震火山帶便成了這群原核生物的溫床。
因為衍生種類太多太雜,導致並沒有哪個單一物種的數量達到能夠產生智慧的閾值。
不過相比其他兩顆星,一號星海底的生態就複雜多了。這些原核生物鐘有生產者,有捕食者,有拾荒者,還有類似噬菌體那樣的入侵者,整個海底幾乎亂作一團。
這種亂糟糟的環境也促進了生命的演化,所以在進度上,一號星上的生命反而走到了三顆星的最前沿,已經出現了原始的真核生物。
但受限於能量,這些原始的真核生物其大小與形態都還未與那些原核生物拉開太大的差距。
並且目前海底還沒有哪種生命嘗試過去分解水,這使得一號星上的生命利用氧氣可能還要到很晚很晚才能出現了。
利用氧氣氧化體內有機物從而迸發強大動能,這才是多細胞生命得以存在的基礎。
至少在這三顆模仿藍星生態的星球上,有氧呼吸是這些生命最佳的演化方向。
目前三號星上已經出現了利用卟啉進行光合作用,劈開水分子從而釋放氧氣的生命,未來的潛力十足。
其他兩顆星球上暫時還未發現這種趨勢,一旦在這一步停滯住了,可能就真的要維持這種原始生命的狀態到世界末日去了。
總計30億年,目前也只剩下了26億多年。
“都加油吧,讓我看看在理想狀態下生命自然演化的可能性。”吳良說道。
這所謂的理想狀態,就是在沒有任何外部打擾的情況下。
就好比藍星生命的演化之路,就有過太多太多次的意外了。其中大部分都是小行星的撞擊。
這個小宇宙內目前就只有一個恆星系統,連隕石都沒有一顆,在吳良不插手的情況下,幾乎就不會有任何意外的因素髮生。
感覺這三顆生命行星上暫時也沒啥好看的了,吳良便伸手呈爪,將自己的眼睛挖出來一顆,將其藏到了太陽內部,用來監視這三顆生命星球上的發展情況。
看似有些恐怖的行為,但對目前的吳良而言其實就跟拔了一根頭髮一樣簡單。
很快,吳良那被挖出眼球的空洞眼窩內就又出現了一顆眼球,新長出來的眼睛與之前沒有任何區別。這放在太陽裡的眼睛就相當於插了個眼,想看的時候隨時可以切換視角看過來。
如果中二一點,這顆太陽內的眼睛可以說就是‘上蒼之眼’。
插好眼後,吳良便朝著小宇宙的深空而去。
這次他準備多搓幾個恆星系出來,用來進行一些別的試驗。
吳良來到了小宇宙內距離起源星系也就是三星同軌的恆星系)大約一萬光年外的宇宙空間。
以這裡為始,吳良透過系統準備好的零點能,又搓了一些恆星系出來。
這次就不需要搞得那麼麻煩了,只需隨便弄弄湊合下就行。
每隔大約5光年,吳良就會搓一個恆星系出來,經過一段時間的忙碌,他弄了足足一萬個恆星系統。
至於這一萬個恆星系中未來會不會有生命誕生,那就聽天由命。
吳良也沒打算再去散播‘智慧’。所以哪怕真的有生命誕生,未來也要靠它們自己去奮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