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新曆583年,殖民地與國聯之間的分歧也第一次暴露在了世人面前。
當然,並未搞得像天塌了那麼誇張,所有的新聞媒體也只是稍微提了兩句,簡單略過。在普通人眼中,這個時代依舊繁榮昌盛,美滿和諧。
而那繁榮之下的暗流湧動,就不是普通人所瞭解到的了。<d。
造成分歧的根源是對於土衛六殖民地的開發建設問題上,火星殖民地政府ud質疑國聯在這個問題上存在明顯的偏袒。
土衛六殖民地是人類目前所建設的距離母星最遠的殖民地,編號三十三,也代表著人類所建立的第33個外星殖民地。
於新曆550年開始建設,作為人類對土星軌道外一系列活動的中轉站,也是將整個太陽系都納入人類版圖的關鍵殖民地,意義很重大。
為了之後向著更遠的深空發展,國聯決定調配可以調動起來的所有資源用於土衛六殖民地的建設。
一開始,也就在新曆550年,在一個大義面前,太陽系內各個殖民地與殖民衛星都響應了號召,聯合簽署了一份支援與經濟貿易往來的土衛六協議,透過在關稅上對土衛六進行一定程度的傾斜,從而保障土衛六殖民地有一個健康且優越的成長期。
經過幾十年的建設與發展,土衛六殖民地茁壯成長,充滿活力,需要更進一步的滋潤了。
於是在新曆583年,國聯又找來了火星、月球與土衛六殖民地的總督,希望再簽署一個額外的貿易協議,結果這下直接暴雷了。<d直接反對簽署這個額外協議,認為自己目前還處於發展期,還不具備全力支援其他殖民地建設的任務。
給出的理由是火星作為人類在太陽系內唯二的適居行星,也是唯一不用建設穹頂就能居住的外星殖民地,與其他殖民地有著明顯的區別,還擁有靠近小行星帶,資源充沛,發展潛力巨大,應該繼續發展下去,而不是在此時殺雞取卵,滋潤其他的殖民地建設。
甚至此時火星的地質活動依舊沒有到達穩定期,板塊運動頻繁,大氣層內的氣候迴圈還未成型,各種大型氣候災難頻繁發生,ud本就需要應對各種救災任務,並承擔災後重建,財政上實在無以為繼,真的擠不出什麼營養。
再擠,可就要出血了。
實際情況也確實是這樣的。
目前火星還處於發展的上升期,透過這麼多年的移民與建設,火星殖民地的人口剛剛破了10億大關,但這根本不是巔峰,甚至還早的遠呢。
火星的氣候並沒有完全穩定下來,空氣較之藍星還是有些稀薄,大概相當於藍星上的高原氣候,在一些區域甚至完全還不適合人類活動。
地質活動頻繁,地震帶的地震常年大小震不斷,人類目前也只能在地震帶之外的地方安家落戶,建立城市。還時常也會被地震波及到,好在這些災難對於這個時代的人類而言不是什麼大問題。
因為氣候問題,火星上絕大多數區域還不適合種植糧食等農作物,經常會碰到今天豔陽高照,溫度適宜,一覺醒來窗外雪花飄飄的怪異天氣。
不過哪怕如此,火星依舊是除藍星外的第二大糧食出口地,畢竟有先天優勢。
如今的火星不再是曾經那個紅色的荒涼行星,而是一個藍綠相間,白雲飄蕩的生命行星。
黑色的土地蘊含大量營養,大量植物茂盛生長。畢竟這可是火山灰的沉積,土地肥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