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曆300年,火星。
吳良牽著泡泡的小手,混在來火星旅遊的人群中。看了眼前方不遠處舉著小旗子的導遊,又看了眼一旁顯得無精打采的泡泡,走出了人群,兩人來到一旁的長椅旁,準備坐下休息一會兒。
反正這邊也不是絕對禁止遊客脫離隊伍自己行動,有很多機器人在維持秩序,也不用擔心遊客作死。
“覺得很無聊嗎?”坐在長椅上,吳良朝一旁的泡泡問道,說完就從袋子裡掏出一盒冰激凌,遞給了泡泡:“要不吃點東西吧。”
活像一位老父親帶著女兒出來旅遊。
目前這個年代來火星旅遊一次的花費在20萬美元左右,全包最基本的食宿。不同國家的旅行團費用也不同,但相互差不了太多。
火星旅行一次總耗時九個月,其中八個月是來回的航程視窗期內)。人類的航天技術已經能做到僅四個月就來去一趟火星了,並不算很長,但以旅遊來看的話,就顯得很久了。
好在遊客飛船做的足夠大。數千米長的大型太空遊艇內部娛樂設施一應俱全,並且還可以進入到幾乎與現實沒有太多差別的虛擬世界中,這使得遊客在漫長的旅程中也不會感覺到過於無趣。
接過吳良遞過來的冰激凌與勺子,泡泡坐在長椅上默默的吃了起來。
……
自從279年人類在可控核聚變方面取得突破,一舉解決了人類的能源問題後,在280年,整個藍星便開始了跨域式發展。
全球各國都開始了一次轉型。僅僅一年時間裡,華國先後投入了10座機器人生產工廠的建設,透過工廠生產出來的機器人再投入到新工廠的建設當中,據統計,280年一年內新生產的機器人數量,就達到了恐怖的五千萬臺,全球機器人總數直接破億。
如果不是其他各國有關機器人配套的零件生產速度沒能跟上,華國還能迸發出更強的生產能力。
這一結果令華國非常不滿,在國聯大會上指著這其中最拉胯的東瀛國破口大罵,跟罵孫子似的,其他幾個沒東瀛這麼拉胯的國家在臺上正襟危坐,裝作聽不懂華國是在指桑罵槐。
其實這次會議就是華國給各國上眼藥,讓他們都把自己國家內的那些彎彎繞繞給捋直了,甭管你們自己國內怎麼分配的利益,一年內必須給我解決掉。如果解決不了,那麼也不用幹了,藍星上有的是國家願意接手。
這個威脅太大了,會議結束後,各國所掌控的資源的都開始向著機器人的生產集中,配套的工廠開始建設,經過了5年時間的發展,285年,藍星全球機器人年生產量達到了2億。
同時,經過6年的時間,可控核聚變發電站在全球大多數國家都已經建成並點火成功。
生產力有了,能源也有了,人類總算是可以仰望下星空了。
從245年人類第一次登陸火星後,對於火星的開發一直就沒停下後,各個擁有一定航天能力的國家,或是合作,或是獨立完成,都在火星上建立起了最初的殖民基地,發展也一直沒有停下。
到了285年,決定永久居住在火星上的人類已經突破了一萬人。而其他非永久活動的人類更是有兩萬多名,再加上三萬臺機器人1+1的模式,一臺機器人加一名人類組成搭檔,而5人加5臺機器人就組成一個小隊),人類各國的殖民基地建設的已經可以稱作小鎮了。
透過鋪設大面積的太陽能板來提供電能,而反重力飛車就是這些人的交通工具。
唯一的騷操作是這些人選擇透過命運網來與藍星的基地取得聯絡。畢竟無延遲,還能超高畫質影片聊天,相比8分鐘左右的延遲,命運網的運作原理超乎人類當前的理解。
而人類的居住區還是由各個封閉式生活倉組成,實際中此時待在火星上人類更多的還是以科研考察為主。例如調查火星的礦產,調查火星地下的水源分部情況,為之後各國大規模火星殖民提供資料的支援。
而到了285年,在能源問題與機器人生產問題都得到解決後,人類便開始了大規模的火星殖民計劃。
為此,之前就開始建造的大型太空船也能派上用場了,而已經建成一半的天空電梯也能以更快速度開始建設。
經過了5年的時間,到了290年,藍星首座太空電梯終於建成。
但是建成之後一個尷尬的事情發生了。
華國在反重力技術方面取得重大的突破,已經能夠透過反重力技術就將飛船直接送上太空了。
各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