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1年,吳良原定的50年推演期限到了,也該回歸現實世界了。
這50年的時間,吳良還真就是一秒一秒的走完了全程。
系統言辭切切的說這樣做有好處,可吳良覺得除了讓自己的心態更像一條鹹魚外,並沒有感覺到什麼明顯的好處。
難道學會了如何當一條老鹹魚也算是好處?
還有那些壽命成千上萬年的老貨們到底是怎麼養成斤斤計較刻薄功利的熱切心態的?
總覺得是有一些不為人知的特殊技巧。
好在吳良在這次推演中也是總結了幾個經驗教訓,首先是對妹妹吳霜的安排看來還是不夠完善。給與了力量後就徹底放養很容易養歪掉,這是自己的失責,要背大鍋。
並且吳良也有點小覷了系統的改造。
他原以為系統改造後終究還算是個人的,可事實卻是不當人了。
或者對於達到了系統這種高度的存在而言,這可能已經是它最低最低程度的改造手法了。
也怪不得系統一直都在避免直接對吳良進行身體的改造,而是先從思想引導開始。
經常對吳良的說的都是一些‘請宿主當個守法公民’‘請宿主踏實做人’之類的話。
總要先學會怎麼做一個人,然後再去幻想如何成‘神’吧。
連當個人都不太合格,就不想做人了?
那這邊建議是自殺重新練號哦,下輩子就先從一條狗開始。
……
第二個經驗教訓就是系統的推演雖然是劃定範圍的,但這只是視角的範圍,實際上系統每推演一次就直接把整個宇宙都涵蓋在內了。
幾乎算是創世之舉。
雖然系統很謙虛的說還沒有到‘創世’那麼誇張的地步,它頂多就是在現實世界的對面放上了一面‘鏡子’。
然後加快這個鏡中世界的時間,從而達到了推演未來的目的。
吳良懶得管系統的解釋是否河裡沒錯),但系統的這個大手筆還是帶來了一些負面影響。
例如整個推演世界中,那些已經達到某種程度的超凡存在都預感到了未來的大破滅,隨後就陷入到了拯救世界的瘋癲當中。
雖然他們中大多數都不清楚發生了什麼,他們的那些救世行為也暫時還沒有對太陽系甚至銀河系造成什麼影響,但這個漏洞依舊存在著。
因為這個漏洞,驚醒了蟄伏在銀河系中的某個神秘存在——泡泡。
為了尋找救世的辦法,泡泡甚至直接找來了藍星,堵了吳良的大門。
泡泡也不清楚為什麼整個世界的波函式都在塌縮,本該存在無數解的未來正在朝著一個統一的解趨近,而這個唯一的解就是大破滅,沒有別的可能。
只有當整個宇宙滅亡時,宇宙中的所有的因才會有著同一個果。
嚴格來說,那是‘因’,而不是‘果’。
這就是因果論的奇妙之處,還是挺有意思的。
宇宙起始是最初的‘果’,宇宙終結是最後的‘因’。
沒頭沒尾,只有中間的這一截。
泡泡的到來打亂了吳良一開始的行動計劃,也預示著這個推演世界中的人類文明最終還是慘淡了。
抱著廢物利用一下的想法,吳良與泡泡做了一個交易,並準備看看泡泡的水平。
結果如何暫且不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