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若雲沒有細說,鍾林也就懶得追問下去了。沉默了一陣,將目光放在飛行器的外面,看起沿途的風景。
隨著球形的飛行器不斷飛行,地平線那頭的一個陰影引起了鍾林的注意,原本以為只是之前看見過的浮空島,但隨著距離的靠近,那陰影就愈發龐大起來,最後甚至到了一個一眼看不見邊的誇張地步。
渾然一體的亮銀色的金屬結構,浮在空中,遠遠看去更像是一個環的結構,不過隨著飛行器的升高,鍾林發現這並不是一個環,看那一層層的結構,顯然是有很多的環構成。
“這是高空發射平臺?”鍾林詫異道,“已經開始製造第二個發射平臺了嗎?”
只是這模樣有點奇怪。
“不是哦,”宋若思搖了搖頭,輕吐口氣,道:“這是‘質問號’。”
“質問號?”
“是的,不過各國官方的資料裡,它的代號是【啟示錄】,也有稱作‘啟示錄號’的。說它是‘質問號’,只因為那位是這麼稱呼它,所以學長你在這裡最好也稱它為‘質問號’。”
鍾林可不關心到底叫什麼名,他注意到了宋若雲說了一個關鍵字,能被稱作‘號’的,顯然…
“所以…它其實是飛船?”
宋若雲輕輕點了點頭。
鍾林嘴巴微微張開,一臉呆滯。
從踏入後這裡就看見了一系列匪夷所思的東西,但剛剛的那些也還在鍾林能理解的範疇內,現在的這個飛船是徹底的驚到他了,完全重新整理了他對於人類當前科技水平認知。
“那它怎麼飛出去?反重力不是飛不出大氣層的嗎?”鍾林不解的問道。
如此龐大的結構,看上去足足幾千米的誇張地步,顯然就不可能是人類的推進引擎能推出大氣層的,只能透過別的方式。
鍾林下意識的就判斷出這肯定是宇宙航行的飛船,不可能只是在大氣層裡飛的大玩具。
“事實上它還飛不出去。”宋若雲解釋道,“質問號從220年開始施工,如今這才過去了10年,根本沒有建造完。實際上,它在計劃中總共會耗時50年時間來建造。學長你現在看見的只是一個殼子而已。而50年的時間,在技術上應該就會有所突破,找到能讓它飛出去的辦法。”
“外環的直徑是十公里,總共五層環結構。最核心的區域目前還空著,那是能量源,為整個飛船提供動力與能量。並且學長你看見的現在的它是還沒有展開的造型,所以那些環都是對其的。當它徹底展開啟動時,就像一個超大型的星象儀。完整的它還有多個伴飛模組,也是同樣的結構,不過要稍微小一些。”
宋若雲頓了頓,顯得有些遲疑,不過最終還是接著說道:“我聽說…其實現在的這個也只是一個伴飛模板。實際上真正的‘質問號’應該是一個更大的東西。直徑會有上百公里,擁有多個類似當前這樣直徑十公里的伴飛模板,那才是真正的文明方舟。”
上百公里的龐然大物,人類真的能夠造出如此宏偉的科學奇觀嗎?
恐怕只能在夢中想象它的模樣,那人類科技的最終造物。
啟示錄?
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