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良站在臨海市的街頭,仰望著街道兩邊那拔地而起的巍峨建築。
最新的建築材料令他們可以輕而易舉的將大樓建的高聳入雲,幾百米,上千米。而機器人的投入也令基建以翻天覆地般的變化。
一棟千米的大樓只需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就能從立項到完成建設,短短几年的時間,一座國際化的大都市便完成了徹徹底底的重建。
絡繹不絕的飛行汽車如蜜蜂般在大樓的空隙間穿梭,更高空的貨運飛艇更是連成了一條看不見頭的長線。
他們為何要建造起這麼多的高樓大廈?那霓虹的閃爍繽紛就這麼令人類陶醉其中嗎?
吳良無法理解這種玄妙的都市之美。
置身在這鋼鐵叢林之下,人對於自身的渺小更有了一番清醒的認知,也更為人類文明的偉業而感到由衷的自豪。
他們身處雲端,嚮往更高的天空;
不似我,離大地更近。
一輛飛行計程車在吳良的面前緩緩降下,車門自動開啟,吳良抬步走進車裡。
“你好。”計程車的司機是一個五十多歲的老男人,他轉過頭向後座的吳良微笑著打了聲招呼。
哪怕人工智慧已經發展的很好,但無人自動計程車依舊沒有被投入經營。而像出租,貨運等經營類飛行器,也都需要人類司機的駕駛操控——哪怕這些飛行器其實並不需要去操控。
社會的發展就是這麼奇妙,人的存在本身反而成了發展的阻礙。
“小夥子要去哪裡?”司機問道。
“東京。”吳良道。
“那要出國啊,小夥子你帶護照了嗎?”
吳良從懷裡拿出自己的護照搖了搖。
“呵,還是海外同胞?”
“嗯。”吳良笑著點了點頭。星辰大海也是海嘛。
雖然護照上吳良是某個東歐的小國的公民,這個小國也是吳良這些年來一直居住的地方。
今年是225年,人類要進行首次的火星登陸任務。吳良曾經一直就心心念念著這件事,肯定是不能錯過的。
於是就從東歐回了華國,先看看這些年華國的發展,等時間差不多了,就再坐車直接去東瀛的東京。
人類的此次發射計劃將使用空天飛機將飛船送到近地軌道,再依靠飛船的動力前往火星。
這也是高空發射平臺首次承擔正式的發射任務。
計劃在230年才能完成建設的高空發射平臺並未完成全部的建設,例如高空的人類生活區,機庫,大型倉庫,能量接受裝置等都沒有建設完畢。
不過發射平臺的動力部分已經拼接完成了,能源區也基本安裝完畢。完全可以進行一次短暫的浮誇飛行。於是便將發射平臺從工廠里拉了出來,參與進人類此次火星登陸任務的發射工作中。等發射完畢後再順利回收空天飛機,浮空平臺就會返回地面的工廠繼續建設。
浮空平臺的建設地點在華國,需要先飛至東瀛的東京進行能源補充,隨後再飛至太平洋上方的赤道附近,最後進行空天飛機的發射。
其實螢火號的主體部分已經在近地軌道等候了,此次空天飛機發射將輸送5名宇航員與螢火號的長途動力元件,完成螢火號最後的拼接,隨後就能直達火星。
因為高空發射平臺位於5萬米的高空,想要近距離觀看發射需要穿上一層類似宇航服的衣服,而發射平臺的地方也就那麼大,觀看人數肯定也不能太多。
這個近距離觀看的資格一小部分是公開出售了,更多的還是全球網民拼手速,誰搶到就是誰的。搶到資格後不需要付錢,但需要各自想辦法抵達東瀛的東京,因為飛行平臺停靠在那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