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對人類是否具有威脅?
這個問題如果是放在200年前後,那麼必然是正反雙方吵的不可開交,誰也說服不了誰,甚至持悲觀態度的人會佔絕大多數。
但若是換個問題,
人類是否應該開發並研究人工智慧?
那大部分人就會持肯定的態度,認為是有必要的。
正如那句話所言:發展的阻礙不會阻礙發展。
藍星的發展情況就是這樣。
在人形機器人第一次作為商品銷售的215年,很多人對這些機器抱有很大的偏見與不信任。不過此時的機器人只是與掃地機器人類似的家用電器,人們勉強還能接受。
但到了225年,一種智慧程度更高,外形基本與人一致的新型機器人投入使用後,矛盾便徹底爆發了。
特別是在這些機器取代了人類,使得一些人失去工作後。
在一段時間裡頻繁發生了人類圍攻落單的機器人,並毀掉它的事件。
因為每臺機器人的的雙眼其實就是監控,且一直都在同步上傳監控錄影的緣故,這些施暴者很快就被逮捕了。
在法庭上,他們拒絕認罪,並由衷的認為自己的行為不是罪行,而是正義。
事情鬧得很大,全球都在關注這場審判的結果。並且越來越多的支持者也開始了遊行示威,在社會輿論越發緊張的情況下,法官最終判決這些人有罪,但他們會免於刑罰。
他們走出了法庭,在場外密密麻麻的支持者與大量記者面前,高呼著‘正義必勝’。
他們的歡呼也隨著鏡頭傳播到了世界各地。
一場更大規模的鬧劇正在醞釀當中。
因為這群人最終免於刑罰,這幾乎是在隱隱支援著人們可以對機器人肆意宣洩自己的憤怒與恐懼。
於是乎,一場蔓延至全世界的‘向機器人說不’的大型有組織無紀律的狂歡活動開始上演。
人們衝進了工廠裡,將機器人從工作崗位上拖了下來。
帶到公路上,駕駛著汽車衝向它們,倒地後再一遍又一遍的碾過去。
用繩子把機器人綁在汽車後面拖行。
用棍棒、鋼管石頭等,對機器人進行毆打。
把機器人當作靶子,進行射擊。
這些暴行被拍成了各種影片,散播在網路上,人們坐在家裡邊看邊笑,為這些影片點贊。
社會已經亂套了,在228年,人們對於機器人的憎恨與暴力行為達到了巔峰。
各國政府不得不緊急召回機器人,以降低損失。
人們聚集在運輸機器人的貨車旁,歡呼著勝利,彷彿打贏了一場戰爭。
229年,各國透過了一項福利法案,每個家庭都能免費得到一臺機器人家庭的定義為由夫妻雙方所組成的利益共同體)。
機器人的用途由其主人自由安排。
可以僅僅只是擺在家裡當個洗衣做飯的傭人,也可以從事社會上一些特定的工作賺取工資。些工資將全部由其主人所有。
230年1月1日,這項福利法案在bce各成員國開始實行。
抱著反正免費的,不要白不要的心態,一些家庭開始陸續領取他們的機器人。
一些家庭也嘗試讓他們的機器人出去工作。
然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