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凡,鄴城人士,家境貧寒,這樣的人是漢末直至三國時期普通百姓的主基調,也是這個會引導所有有心人走向無名的大時代的小縮影。
如果他沒有在出仕那年入贅進了鄴城的甄家,確實是如此,但是在鄴城不大不小的甄家,給李凡帶來了一個不大不小的決曹。
雙方都不是什麼風光人家,於是在鄴城裡,李凡的婚事並沒有引發軒然大波。
渾渾噩噩度過了十餘年時間,李凡一直是那個公正不阿的決曹,所以他的官一直都做的不大。
如同堂前那枚誤入盛夏的春葉,恍惚之間就成了融入烈陽下的綠蔭。
於是到了尚方斬馬劍出世這一年,李凡還是小小一位決曹。
本來平平無奇的人都無人問津,但是,他在任時,只有對跟著袁紹一齊進入冀州的許攸看了兩眼順眼。
在審配的眼裡,這就算是許攸派系的官員,於是他一直活在審配和劉子惠的眼皮下。
審配和劉子惠在鄴城大肆搜殺政敵,李凡逃離鄴城,來到兗州前線,在這裡,他能收到來自許攸的庇護。
他不是唯一一個人,同樣如此行徑的還有很多許攸派系的官員。
審配當然不想放過這些人,在尚方斬馬劍的浪潮之後,再想這麼大規模地對許攸實施打擊,可能會很難,可能會再無機會。
於是審配的刺客們來到了許攸的大營,在很多個暴雨的夜晚,處理掉很多人之後,終於輪到了李凡。
這一天,下了很大的雨,這是對於刺客們來說絕佳的天氣,氣息和痕跡都會被雨水沖洗乾淨,於是他們來到了李凡居住的營帳。
事發突然,有一個人的出現擾亂了他們的計劃,這天袁熙也到了這個據點,他來視察下屬們的生活情況。
刺客們在這天早晨將這件事告知劉子惠,他們做出判斷,在袁熙眼睛下面動手,不是一個很好的決定。
到了傍晚,他們卻受到了沒有請示審配,自己做出判定的劉子惠的命令。
讓袁熙和李凡一起死,並將袁熙的死嫁禍到李凡的身上。
這看上去是一個無比瘋狂的決斷,但劉子惠的這個想法來源已久,他比審配更早意識到袁熙和許攸之間有某種牽連。
他知道如果不快點在許攸和袁熙中間來上一刀,已經在軍中有很大影響力的許攸,如果他再擁有袁熙的支援,後果不堪設想。
他的想法是對的,可惜後來發生的事情表明,他挑選的這個時機有些不對。
刺客到了李凡的營帳,挑開營帳卻發現李凡正在案上坐著安靜地看書。
營帳裡的火燒的很旺,光線幾乎照亮了整個營帳。
書頁翻動的剪影落在帳篷的布上,像無數把起落的鋼刀。
把帳篷裡的火燒旺,這是隻有朋友來的時候才會做的事情,李凡好像深知今夜會來遠方客人前來拜訪。
刺客的頭領第一個想法就是中計了,然而他警惕了很久,都沒有發現周圍有什麼陷進迸發,或者是有早已埋伏好的伏兵出現。
李凡仍舊安靜地看書,過了很久,他才如夢初醒般地抬起頭。
他臉上沒有一絲畏懼與驚訝,他看著刺客們,嘆息一聲,喃喃說道“我今晚上看了這麼多的書還是沒有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