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老三搖了搖頭,說道“郭圖只是想排擠一個人,他從來不會因為這些事情殺人,許攸這次看似是殺身之局,看來是有真正的大人物動怒了。”
“袁紹?”劉莽問道。
袁紹僅僅只是意見領袖,真正的決策領袖應該是他手下那些德高望重的謀士們。
田老三嘆息一聲,“沒有這麼簡單,只能說李凡這次運氣不好,偏偏趕上袁公想要藉口整治許攸的大詔,不得不回鄴城,其實他只是一個很小的棋子而已。”
劉莽點了點頭,這是一個很殘忍的事實,你被奸人陷害,其實還只是奸人順手而為而已。
“但是許攸不是必死不可,不然他早跑了,雖然這會讓袁公通緝他。”田老三停頓片刻後,說道:“這說明他是認真思考了這些事情的,知道現在回來的生機會比被通緝的生機大。”
“許攸有一個朋友,應該能夠救他。”田老三壓低聲音說道。
“誰?”劉莽皺眉問道:“田豐,審配,劉惠……”
田老三看著一連報出一大串袁紹手下謀士姓名的劉莽,表情略微驚訝。
“將軍對這些人這麼好的印象?”田老三問道。
這其中有很多人都是現在還沒有發跡,僅僅有一些小名頭的人。
“我見多識廣。”劉莽說道。
“將軍博古通今,名不虛傳。”田老三讚歎道:“但是將軍都說錯了,這些人都不是,許攸的靠山是袁紹的兒子。”
“袁熙。”
袁紹的兩個兒子,袁熙和袁尚,在袁紹死後,袁紹手下的謀臣們分二而立,由此而引發的爭鬥,在這二人之間的故事也很精妙。
許攸是一個老仕人了,袁紹的集團中很多都是他收攏過來的仕人,這些人還有漢室的某些傳統在身上,這其中就有早些跟著二世的敏銳直覺。
袁紹年事已高,對於軍隊和政治都不敏感,確實讓很多人都在他生前便提早站隊。
在他死後,突然冒出來更改詔書的審配就是在很早就跟隨在袁尚手下的謀士。
在東漢末年,最有國家的樣子的就是袁紹手下的這群人,或者說他們是一群末路的仕人,自發地就行使了很多之前的行徑。
許攸也不例外,他是掛在袁熙手下的,很可能他在前線奪權不是靠的尚方斬馬劍,而是袁熙的力量。
劉莽聽著田老三緩緩將冀州的格局道來,不禁覺得頭疼,難怪最後許攸會覺得袁紹手下這些人沒有希望倒頭就走。
這是一種很病態的延續,所以袁氏最終不能依靠他們計程車族集團在東漢的舞臺上大放異彩。
“我們要依靠許攸?”說了這麼多,劉莽最終問道。
如果不是許攸會在這件事上對他們有益,以田老三的性格,劉莽覺得他把不會突然提起某一個人。
“將軍果然聰明。”田老三說道:“要阻止這方勢力,我建議我們使用袁熙的力量,他現在正在前線作戰,在許攸回到鄴城之後,他也會回來,現在我們和許攸算是在一條船上,所以我們可以依靠袁熙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