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肅是始終主張殺劉莽的,但是苦於江東的高層聽不進去。
事實上也不是孫權張昭等人聽不進去,劉莽誰不想殺呢?連劉備都想殺他,更何況對局勢更敏感的孫權?
但劉莽很難殺,張昭換了一種方法,他想把劉莽堵死在山上,他沒有把握能殺死劉莽,但他能把劉莽攔在西面啊,他不能從東面離開,去西面不是等於自投羅網嗎?
只是他的人沒選對,他選擇的呂蒙跟魯肅的關係很好,可以算半個魯肅的人,權衡之下,他會選擇用魯肅的辦法來殺劉莽。
魯肅採用的方法是,讓劉莽去到孫翊的營中,再想辦法讓孫翊來殺了劉莽。
陸遜去殺孫翊是呂蒙的建議,呂蒙的說法消去了陸遜的一切顧慮,但是有一點陸遜沒有想到,最為簡單的一點,那就是孫翊是孫權的弟弟,怎麼可能孫權那麼想讓孫翊去死呢?
就算孫權對孫翊有所忌憚,但像如今這樣,孫翊被江東所不容,自然孫權的所有目的都已經達成,孫翊死不死對孫權的影響很小,甚至留下孫翊的命還能為孫權留下名聲。
當然這一切都是在這一仗能打贏的情況下,魯肅對自己很自信,他覺得自己一定能打敗孫翊,所以他把殺劉莽這件事的優先順序調的很高,比孫權和張昭都高。
呂蒙來到魯肅的營帳裡,佩服地看著魯肅,說道“子敬兄,果然一切都如你所料。”
是的,呂蒙與陸遜的交易是魯肅安排的,諸葛瑾進入孫翊發大營是魯肅安排的,那位孫權的遠方親戚孫縐狗急跳牆也是魯肅安排的。
目的是為了把所有影子營和劉莽騙入孫翊的營中,再讓孫翊發覺,到時候誰殺誰,跟他的關係不大,只要兩個人能死一個,對江東都是莫大的好處,更何況劉莽能殺死孫翊的機率微乎其微。
魯肅頗有幾分諸葛亮當年運籌帷幄的氣勢,遠在江東做一個小小縣丞的他提前預料到了這一切,並且做出了安排,讓呂蒙不得不佩服,在行軍打仗之間的謀略中,他確實要勝過張昭一籌。
“子敬兄,我們的下一步你是怎麼打算的?”呂蒙問道。
魯肅沉吟片刻,說道“我們唯一的贏點是淮南,因為北邊大部分還在我們手中,我們要突圍,無論如何都要突圍,只要到了北方,我們面對孫翊就有優勢。”
魯肅接下殘局時,何嘗沒有罵張昭愚蠢,他只是一味想要在政治上尋求突破與利益,全然忘了江東的軍隊能不能承受住他的野心。
但既然魯肅那日在孫權面前說了那麼豪邁的話,孫權只是聽了“我是魯肅”便把指揮權交到他手上,這樣的豪邁灑脫讓他不得不硬著頭皮也要把這一仗打好。
魯肅對劉莽極壞,恨不得能穿越到劉莽出生時把他扼殺在搖籃裡。
劉莽現在要說唯一的好訊息的話,那就是他察覺到了發生的一切。
察覺的契機是,孫縐腦袋一熱,跑到孫翊的帳篷裡,跪在地上,哭著求著讓孫翊放過他。
不是孫翊明察秋毫,把孫縐給查了出來,而是孫縐自己太蠢,他著急害怕孫翊會查出來找他算賬,自己跑過來認罪,並且求饒。
但他忘了一件事,那就是無論他怎麼求饒,這件事的惡性本質他卻交代不出來。
“那你說。”孫翊皺眉看著自己這位遠房叔叔,“那些黑衣人現在在什麼地方?”
臉上帶著眼淚的孫縐突然怔住了,他呆呆地看著孫翊的臉,說道“這……我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