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昭在孫權接替政權之際,曾秘密找過一次孫權。
江東的地界是孫策硬打下來的,他收納逃避戰亂的中原人,收編進入自己的軍隊,江東的地盤就是依靠這些中原人打下來的。
孫權是有敏銳嗅覺的,他認為,江東的未來,或者說自己的未來絕不能繼續交給這些人,但是苦於沒有對策,於是他想找個人來問問。
內事不決問張昭,所以孫權第一件事就找到張昭,詢問他江東的未來走向。
張昭建議,現今江東疲敝,孫氏陣腳還沒站穩,應該先繼續使用中原人為自己效命,因為他們在江東沒有底蘊,孫氏站不住腳,他們也站不住腳,所以他們還要依靠孫氏,就算未來有變,他們是外地人,也不會在未來爆發出強大的反抗力量。
但又不能使用之前早已聲名顯赫的將領,因為他們手下有實權,不能再讓他們實力擴張,張昭擔憂他們會擁兵叛逃,回到中原。
事實上,張昭的擔憂是正確的,這些早有實權的將領悉數跟隨孫翊反叛,而也正是因為一切都在張昭的預料之中,孫權才會任由他排擠魯肅,讓他任大將軍之職。
有周瑜和張昭,孫權認為這已經是江東最豪華的應對陣容,孫翊無論如何都會被鎮壓。
外敵有了對策,他要開始解決內部的問題。
他需要提拔一批中原人來把原來的重權中原人偷偷替換掉。
魯肅被周瑜帶到他面前,他覺得很合適,於是委以重任又給了要職。
還有一個從山越戰場歸來的人,他也覺得很不錯,於是也認命為將軍,送到張昭軍裡磨鍊,這個人是呂蒙,舊時在未來十年後白衣渡江,收復荊州的引導歷史轉折點的人。
和魯肅,呂蒙相反,孫權和張昭挑選了一批覺得應該打壓的物件,這裡面的名單有太史慈和黃蓋的名字。
所以太史慈被張昭派到羅江這個小鎮,他沒有戰略目標,同時也就沒有戰略意義,如果沒有孫尚香這件事,太史慈應該會被邊緣化,最後排擠出江東的軍事建制。
黃蓋受到的待遇好一點,他的名望很高,張昭不能擅自排擠他,於是他把黃蓋放到自己身邊,不派給任務,黃蓋的意見他也不會肯定,但他是會聽的,只是不會記在黃蓋的名下,總之就是不能給他軍功。
張昭是很聰明的,在怎麼維護國家安全這件事上異常能幹,孫權和張昭一拍即合,這才是孫權讓張昭替換魯肅的關鍵。
魯肅未必不是一個很優秀的將領,未必不是一個合適的政治家,但他一定沒有張昭的手腕。
所以魯肅被排擠的不冤,因為孫權和張昭已經拿出了應對這場危機最好的答卷,如果說哪裡有一點瑕疵的話,那就是呂蒙上山這件事。
張昭想要扶持呂蒙這件事,軍中營中人盡皆知,所以他沒有瞞著呂蒙。
他告訴呂蒙,山上人就是劉莽,你去把他殺了吧。
帶著劉莽腦袋回來,你不光是江東的大功臣,你還變成了拯救漢室的天下大英雄。
如果這是一場遊戲的話,那麼這就是最後的一個主線任務,完成它便會登峰造極。
呂蒙知道張昭的意思,他很尊敬張昭,因為張昭對他有知遇之恩。
但他有些沒想明白的是,為什麼偏偏藏在這裡的人是劉莽。
大山只有東西兩側可以上下山,南北都是懸崖,東西早就被張昭和孫翊的大軍把守下來
這幾天,大規模軍團作戰爆發,山腳發路口是一個重要的戰略地點,幾日以來,一直移交雙方佔領,前天輪到張昭佔下來的時候,呂蒙趁機上了大山。
大山現在很熱鬧,因為西口一直在孫翊的手上,他一直在往山上派人,他也很想找到劉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