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有治軍之才,劉莽給的三千人加上自己的兩千人,整整五千人的軍隊,雖然人數不多,但他能在短短半月裡將軍隊訓練的井井有條。
劉備知道這三千人全是劉莽從草原上帶回來的俘虜,不是劉莽的直系軍,說是借給他,其實相當於是送給了他,而且一直不給他任何行軍命令。
要跑嗎?他隱隱覺得就這樣待在劉莽的手下似乎會更好一點。
他侍奉過很多人,其中不乏現在的天下大者,但是這些人都很難掩蓋劉莽的鋒芒。
一直到今天白袍青年的造訪。
他突然知道,原來自己是還能有所作為的。
劉備送走白袍青年,回到軍營的第一件事就是打點自己的行禮。
這是他的老習慣了,他通常都是先收拾自己的行裝,然後才讓全營的將士準備。
這樣,他永遠能佔據先機,對敵對己都是,這非但是不是一個壞習慣,反而是很多放不下身段的領袖所缺少的,在未來,這個習慣救了他很多次命。
他剛做完決定,今晚就走,往荊州靠攏,那裡有大批的難民,等著他過去宣揚他中山靖王之後的身份。
在那裡等著他的,將是他政治舞臺上的第一場翻身戲。
所有南下的將士各有心思,曹操想要地盤,袁術想守住地盤,呂布想抓劉莽,劉備想躲劉莽,劉莽想要充當攪屎棍的用時為自己爭取利益。
那麼真正處於這場戰爭中心的袁術呢?
他已經好幾天沒有正經吃過飯了,正呆呆地看著頭頂的房梁發呆。
倒不是淮南郡裡的糧食不夠他吃的,這還不至於,再怎麼艱難,把馬殺了都得讓他吃飽。
他是實在吃不下,晚上睡也睡不著。
他縱觀自己的人生歷程,突然發現自己是那麼的不可抗拒地在接受命運。
他很少有做出決定的權利,包括這次戰爭是否能贏下來。
攻堅戰中攻城的一方多是想著怎樣能把城池打下來,曹操想的卻是怎麼能夠快些打下來。
袁術獨自稱帝,四面為敵,自己的軍隊以前都是漢朝的軍隊,現在名不正言不順,又沒有外來的援助,這是一場註定失敗的戰爭。
曹操的勸降書已經發了幾次,身邊的謀臣卻還在嘰嘰喳喳吵個不停,到底要不要投降,這難道是一個可以做選擇的問題嗎?
袁術手下這些謀臣連什麼都吃,劉莽都看不下去,能夠不阻止袁術稱帝的謀士難道還有什麼智慧嗎?
不可一世的公路將軍正滿目感傷地看著大殿裡的每一個角落,他這是第十幾次傳令紀靈覲見,卻都被軍務嚴峻擋了回來。
紀靈和孫堅熟識,他害死孫堅,等於在紀靈的心頭上澆了一盆冷水,紀靈堅持不見他,他也體驗了一把孤家寡人的寂寞感。
他就像一個玩物,是曹操劉莽等人要在南方做事的引子,他們巴不得出一個這樣的人,然後袁術就來了。
早知如此,何必當初。
他突然心頭一緊,病倒過去。
這場仗打不了多久了,最多還有兩月時光,劉莽是知道的,所以他在竭力忽悠這個從吳郡來的年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