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反觀平正盛這邊。
人不好說,但這馬吧,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霓虹馬與霓虹人如出一撤,沒別的特點,就是小!至於說後世東洋大馬,那是雜交的品種。
再從裝備看。
如今的霓虹國還是在一甲傳三代階段,能披甲的都是貴族老爺,相當於漢朝時期的匈奴人。
雙方的差距是如此之大,花榮一個照面便將撲向勝德營右翼的一千騎兵給衝得七零八落,而己方的損失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衝散平氏的左翼騎兵後,花榮便直撲平氏大軍的左翼,以騎兵強大的衝擊力,誓要衝垮平氏的陣型。
再說勝德營的左翼,由於沒有騎兵的掩護,要直接面對撲面而來的騎兵。
騎兵天然是步兵的剋星,可惜遇上了勝德營。
只聽得都頭武松一聲大喝:“上天有好生之德!陌刀陣!”
陌刀,每一個愛好歷史與軍事的人都知道,這是步兵對付騎兵的利器,在唐朝的時候達到巔峰,隨著大唐的威名遠播,陌刀也被深深地刻入了每一個異族的心中。
後世大名鼎鼎的霓虹武士刀,陌刀便是其原形之一。
然而到了宋朝,隨著燕雲十六州的丟失,沒有了馬匹的來源,導致嚴重缺馬,按照道理來說,陌刀更應該發揚光大,但縱觀宋朝史籍,卻基本上找不到陌刀的身影,以致於後世連陌刀的使用方法都失傳了。
其實,陌刀退出歷史舞臺是有其必然性。
陌刀自西漢斬馬劍發展而來,又吸收了漢露陌刀及六朝長刀的形制與冶煉技術,工藝複雜且價格昂貴。
宋朝在統一中原後,冷兵器開始了新一輪的發展,大量新式的長矛、長刀、斧鉞逐漸取代了陌刀。
陌刀之所以被取代,關鍵還是價效比。
這麼說吧,價值十貫的長矛能裝備一萬大軍,但價值百貫的陌刀也許就只能裝備千人,十倍乃至數十倍的差距帶來戰鬥力提升也就那麼點,完全可以數量彌補,而彼時的大宋最不缺的就是人,陌刀被取代也就順理成章了。
勝德營自從在雁門關與遼軍鐵騎一戰,靠著頑強的戰鬥意志取得了最後的勝利,但也造成了自勝德營組建以來最大的傷亡。
戰後就有人提出,如果勝德營有陌刀在手的話,也許就不需要以血肉之軀硬撼契丹鐵騎!
長公主趙夢月深以為然,玉手一揮,安排!
至於說價效比,張府差錢嗎?你見過哪個推銷員向那些頭頂一塊布全球我最富的土豪們介紹價效比的嗎?
陌刀陣已經失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