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風小說網”最新網址:https://wfxs.app,請您新增收藏以便訪問
當前位置:微風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宋吹 > 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雲湧四

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雲湧四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好書推薦: 我在北宋吃軟飯 世子橫行天下 大秦:開局忽悠嬴政造反 最高潛伏 新刺客列傳 瘋宋 三國之劉備崛起 大唐逍遙小神醫 冒牌韓信 我大梁太子,絕不登基 水滸之亂世風雲 大秦:開局覆滅十萬匈奴 最強特戰教官 喜羊羊與灰太狼黎明 史上:最強二世祖 我在古代的種田大空間 帶著系統修歷史 大隋生存攻略 三國袁耀傳 醫館笑傳之我就是衙內

趙佶一回來便是態度非常誠懇地認錯,坦陳自己吃了十七頓蠟肉,心態有些失衡,這次來就是想作弊的。。。

“吃了十七頓,才想起來看檔案,官家的毅力也算是可以了。”張安安談談地說道。

趙佶緊張地看了看張安安的臉色,看不出什麼端倪,一時間也分不清張安安說的正話還是反話。

趙佶此時突然感覺身後的高俅偷偷在自己背上寫字,細細辨認應該是“孫子”二字。

趙佶很清楚高俅的為人,絕不會在這種時候無的放矢,“孫子”二字必有深意。

趙佶知道高俅絕不會讓自己裝孫子,那麼這個孫子一定就是那個寫兵法的孫子。

孫子流傳最廣的一句話是“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高俅應該是這個意思。

有了這個思路,趙佶昂首挺胸地說道:“顧問的飯前比拼不但是在強化訓練,最主要的還是要我等在不斷地對抗中尋找對方的弱點,就如教官所說的,尋找弱點、抓住弱點,窮追猛打、擊垮對手!”

“好!好!好!”張安安撫掌大笑道:“吃了十七頓蠟肉果然不一樣了,終於知道情報的重要性了!但這也不是你選擇作弊的理由啊!”

趙佶無言以對,按照自己的說法,自己應該透過各種努力去搜集情報,而不是來檔案處竊取情報。

突然,趙佶福臨心至,竊取也是獲取情報的手段之一,而且是直接最快捷的。

趙佶當即就把想法說了出來,這也是死馬當活馬醫了,卻不料得到了張安安的肯定:“不錯!竊取是獲得情報的最快捷手段之一!官家有此認識就好!”

皇帝已經有了如此覺悟,張安安的目的也就達到了,高俅也就立即一五一十都說了出來。

皇帝為什麼會連吃十七頓蠟肉,按照道理來說,雙方的差距不應該如此之大,那是因為王麻子有情報!

這些個都政委,都是身份特殊走了後門進軍事學院的,每一個在京城都是響噹噹的衙內,王麻子例外。

王珪死後,王家便中落了,王麻子是靠著李清照這個表妹走了張安安的門道,這才進了軍事學院。

雖說都是開了後門進來的,但是也分級別的,李清照在張府也就是一妾室,蔡攸這些人又怎麼會將王會看在眼裡,照著王會臉上的缺陷就是直呼王麻子。

俗話說打人不打臉罵人不揭短,蔡攸這些人的行為深深刺激了王會。

王會藉著晚上彙報工作的便利,在檔案處偷偷打聽蔡攸這一都的情報。

檔案處的保密性是非常強的,王會這種行為是非常犯忌的,自然很快被彙報到了高俅這裡。

王會是張安安安排進來的,如今犯忌了,於情於理,高俅都要先和張安安打個招呼,卻不料張安安此時正在考慮一件很重要的事,而王會的所作所為恰好符合,於是在張安安的安排下,檔案處將蔡攸這一都的檔案都給了王會。

拿到情報的王會自然是戰無不勝了,每次比試都能挑選出蔡攸這邊最菜的那一個;而反觀蔡攸這邊,百裡挑一,這麼低的機率自然只有輸了。

比如今天的認字比試,蔡攸這一都的平均水平遠在王麻子這邊之上,但是王麻子有情報啊,直接就把最菜的馬谷給選了出來;而蔡攸這邊沒有情報,只憑直覺,選了看上去傻乎乎的胖呆。

說到這裡,高俅便把王麻子這一都的檔案遞給了趙佶。

趙佶細細看過檔案之後,這才知道自己這邊輸的不冤,誰能想到胖呆看上去傻乎乎的,其實出自書香門第,從小就在教書先生的父親的皮鞭下讀書,別說認字了,胖呆還能作詩!

而王麻子這一都認字最菜的其實是吳餘,此人看上去精明強幹,但至今也就認識一二三,四就很勉強了,若是選了此人,趙十一今天就不用吃蠟肉了。

合上檔案,趙佶細細回想十七場比試,每一次自己都是被王麻子選了下等馬,而自己這邊則選了人家的中等馬、上等馬,焉有不輸之理?若是有情報在手,雙方各顯其能,豈會連吃十七頓蠟肉?

至此,趙佶方才真正理解了“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的真意。

趙佶來到張安安的面前,誠懇地說道:“多謝哥哥教我!”

趙佶被張安安戲弄,以作弊的方式連吃了十七頓蠟肉,不但不生氣,反而非常誠懇地道歉,其實也是有原因的,這還得從風雲山莊說起。

風雲山莊自從成為了三清院的總部後,其安保工作便由禁軍接管了過去,鑑於風雲山莊有著大宋最重要的機密,安保也是非常嚴格的,生人勿近那是基本操作。

宋人在保密這一塊,其實已經做得非常之好,遠勝前朝,由臺諫官、皇城司、地方監司以及其他監管機構所構成的資訊洩露監管主體,在肩負資訊管理職責的過程中,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採取一系列重要措施防範資訊洩露的風險。

後世的網紅為了博流量,那是什麼都敢幹啊!在大宋,同樣有著這麼一個群體,那就是讀書人!

古人有三不朽,《左傳·襄公二十四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三不朽。”“三立”,現在我們可理解為人生的三個最高標準,或者說是成功人生的“三部曲”,即:修養完美的道德品行,建立偉大的功勳業績,確立獨到的論說言辭。

孔穎達疏:“立言,謂言得其要,理足可傳,其身既沒,其言尚存。”意思是即使人沒了,但你說過的話要流傳下去。

要做到這一點,那麼寫書是最直接的。

讀書人將立言視為人生最高目標,為了寫書,讀書人是非常瘋狂的,稿費那是不存在的,自掏腰包就為了能出書,散盡家財也在所不惜!

為了能流傳下去,書裡得有點與眾不同的吧,不然遲早泯然眾矣,得益於宋朝開放的風起,宋人是什麼都敢往書上寫啊,比如斧光燭影、太宗臨幸小周後。。。

喜歡宋吹請大家收藏:()宋吹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章節報錯(免登入)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隨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