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風小說網”最新網址:https://wfxs.app,請您新增收藏以便訪問
當前位置:微風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宋吹 > 第六百七十六章 趙宋的皇帝重文輕武嗎?三

第六百七十六章 趙宋的皇帝重文輕武嗎?三 (第1/2頁)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頁
好書推薦: 我在北宋吃軟飯 世子橫行天下 大秦:開局忽悠嬴政造反 最高潛伏 新刺客列傳 瘋宋 三國之劉備崛起 大唐逍遙小神醫 冒牌韓信 我大梁太子,絕不登基 水滸之亂世風雲 大秦:開局覆滅十萬匈奴 最強特戰教官 喜羊羊與灰太狼黎明 史上:最強二世祖 我在古代的種田大空間 帶著系統修歷史 大隋生存攻略 三國袁耀傳 醫館笑傳之我就是衙內

而且,宋太祖在主持科舉考試的時候還出現了這麼一個有趣的事,以武定狀元!

宋太祖在一次主持科舉考試時,出現了個難題,考生王嗣宗與陳識齊在御前爭狀元,爭得臉紅脖子粗,各不相讓。

太祖甚感為難,兩人文章寫得都不錯,難分上下,看看左右大臣,意見也不統一。

太祖想了一會,覺得既然文采方面二人不相上下,那麼便看看誰的武藝更高強吧,於是說道:“要不你倆打一仗吧,誰贏了誰就是狀元。”

太祖話音剛落,只見反應快的王嗣宗上去一巴掌把陳識齊的帽子打掉在地,急忙跪在皇帝面前道:“臣勝之。”

太祖龍顏大悅:“行,你就是狀元了。”遂以王嗣宗為狀元,陳識齊為榜眼。

在宋太祖時期,總體來說,文武還是相對比較平衡的,宋太祖打壓武人,那是帝王之術,那個時期的武將集團對於文官集團還是處於優勢的,打壓武人有利於國家的安定。

等到宋太宗繼位後,弄死了吳越國主錢俶,繼而將吳越之地收入囊中,此後又將北方的北漢給吞併了,似乎覺得自己的文治武功一點都不比好大哥差,於是開始飄了。

第一次北伐,喜提高粱河車神;第二次北伐,又遭重擊!

高粱河車神在繼位之前一直做的都是文職工作,可以說是文官集團的代理人,又是經歷過五代十國混亂局面的,十分的擔心遭受失利的自己會受到來自武將集團的反噬,於是開啟了瘋狂打壓武人模式,楊無敵就是這個模式下的犧牲品。

本來趙宋的武將集團經過了兩次北伐失利,已經遭受了重創,回國後還要被皇帝和文官集團聯手打壓,於是天平逐漸倒向了文官集團。

宋真宗繼位後,澶淵之盟結束了宋遼之間長達二十五年的戰爭,趙宋開始進入和平發展階段,在這個階段,武人的作用小了,而文人的作用大了,文官集團也開始壯大了,宋真宗那首著名的《勸學詩》便是在這個時期出現的,標誌著文官集團已經開始全面壓制武將集團了。

宋仁宗繼位後,文官集團已經做大,成為了既得利益者。

宋仁宗有感於文官集團與武將集團之間已經失去了平衡,開始大力提拔武人,狄青、種世衡便是很好的例子,但是宋仁宗是出了名的仁慈。

大家都知道,仁慈是個褒義詞,但是有句話說得好“慈不掌兵“,不要說帝王了,就是個普通人想要成功,殺伐果斷都是必要的條件。

利益集團上躥下跳,有恃無恐,反正皇帝仁慈不殺人,我還有什麼好怕的!

像狄青、種世衡這樣的事,放到漢武帝身上試試看!

鹹平年間,真宗曾兩度要朝臣討論設定武舉,但是在文官集團的強烈反對之下,並未真正建立制度。

宋仁宗在大力提拔武人的同時,於天聖七年下令復行武舉制度。

宋仁宗的設想很好,恢復已經停擺了百年的武舉制度,使得武人有報效國家的途徑,而且也十分希望武舉能像科舉一樣,帶動民間的習武之風,改善武人的社會地位。

可惜宋仁宗還是太年輕、太仁慈了,不知不覺間便被文官集團玩弄於股掌之中。

恢復武舉是文官集團提出來的,說是憂心軍事人才不足。

老百姓都知道黃鼠狼給雞拜年,那是沒安好心。文官集團好不容易壓制了武將集團,難道突然間聖人附體了?

讓我們來看看文官集團的騷操作吧。

富弼在景佑元年上書仁宗,指出當時的國家情勢是“文既富矣,武未甚備”,一旦發生內亂或外患,都將導致極大的危機。

等到宋仁宗同意並恢復了武舉,文官集團便開始強調製舉中的武科或武舉取士都無法錄取到人才,由於當時“重文雅而輕武節”的風氣這股風氣是誰帶出來的?後面細說!),參與制舉的現任官員無意於武職,制舉的武科根本無人應考;而武舉測驗射箭與騎術的做法,只能挑選出優秀計程車卒,也難以吸引才德之士。

宋仁宗一聽,說得有道理啊,該怎麼辦呢?

文官集團指出既然現有的制度並無用處,解決之道在於朝廷在平時必須逐步培養軍事人才,使國家能有足夠的將帥隨時應付變局。

章節報錯(免登入)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頁
隨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