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制使請”
“大師請”
隨著魯智深與楊志雙雙行禮過後,比鬥正式開始。
只見楊志身如游龍,形如脫兔,在場中四下游走,時快時慢,行蹤飄忽不定。
反觀魯智深屹立在場中,巋然不動,雙手緊握鐵棍,緩緩轉動。
本來四處遊走的楊志突然一個箭步,竄到了魯智深的身側,手中鋼刀宛如毒蛇吐信,閃電般地砍向了魯智深的身後。
魯智深一個側步,堪堪閃過了楊志一刀,刀鋒劃過魯智深身上的納衣,拉出了大大一條口子。
圍觀群眾紛紛拍手叫好。
“楊家刀法果然名不虛傳,照我看來,這楊志已經得了楊無敵九成真傳,拿下智深和尚也就頃刻之間。”
“呸,你這老兒就不要裝腔作勢了,這哪裡是什麼楊家刀法,分明就是高家刀法的浮光掠影。”
“我說你們兩個能不能不要不懂裝懂,楊志厲害的是其身法,你看,這分明是當年楊無敵征戰沙場的游龍身法,神機莫測,令人防不勝防。”
“哦,兄臺又是從何得知這游龍身法?”
“不才的三伯父的丈人當年曾是楊無敵帳下親兵。”
魯智深的納衣被楊志劃破,張安安倒是驚出了一身冷汗,示意趙默默、公孫勝、戴宗趕緊救人,咱們認輸了。
趙默默一身武藝,天下罕有敵手,現在雖已年老體衰,氣血敗壞,已經在走下坡路了,但是眼力還在,看出魯智深雖然處於守勢,但並無危險。
趙默默感到非常奇怪,此刻的魯智深處於一種非常玄妙的狀態,與天地渾為一體,這分明是在頓悟。
這種頓悟,極其罕見,很多人終其一生不得一遇,趙默默也是因為早年有過一次頓悟,這才能認出,當即向張安安揮手示意,無妨。
原來昨日魯智深被張安安的一番話,猶如開啟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門,終於領悟出了剛柔並濟之法。
魯智深今天一直要告訴張安安,灑家已經領悟了剛柔並濟之法,但是張安安不是在和長公主卿卿我我,就是在與人爭吵,何曾有半點空閒。
等到場上楊志四處遊走,魯智深就已經看出楊志的身手與還沒領悟出剛柔並濟之法的自己也就伯仲之間,當即心神大定。
現在魯智深既然有把握戰勝楊志,也就不著急了,想起昨日張安安說過的先發制於人,後發制人,任他清風拂面,我自巋然不動。魯智深一直不得百思不得其解,故而屹立在場中。
等到楊志突然一刀砍來,魯智深豁然開悟,原來這就是先發制於人,後發制人,任他清風拂面,我自巋然不動。
要知道,在宋朝的時候,不管什麼功夫都是先發制人,後發制於人,講究的是一味猛攻,一手先,步步先,直至對手疲於應對之際,露出破綻,戰而勝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