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切都被范蠡看在眼裡,范蠡曾勸文種急流勇退,但文種貪戀權位,沒有聽勸。
於是范蠡毫不猶豫地留給勾踐一封辭職信便離開了。
不過,畢竟文種於范蠡有知遇之恩,在走的時候,他也給文種寫了一封信,信裡說:飛鳥散,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意思是說:天上的飛鳥都沒有了,再好的弓箭也就失去了用處;狡猾的兔子也殺光了,獵狗也就沒有存在的價值,就會被獵人殺死吃掉了。現在吳國已經滅亡,這些有功之臣也就容易受到君主的猜疑,離禍事也就不遠了。
【關於獵狗的管理哲學可參閱龍九嘯的《荊門股神》】
後來文種染病在身,不能上朝。
勾踐就帶寶劍前去探望,面對這位曾經立下大功之臣,勾踐開口就問道:“人活著,生死在其次,若是才華被埋沒了,得不到發展才是最痛苦的事。你說你胸懷韜略七術,如今只用了三術就幫我滅吳興越,那剩下的四術應該用在什麼地方呢?”
這句話說得太突然了,毫無徵兆,太奇怪了,文種毫無防備,慌亂地應道:“臣也不知。”
勾踐突然將屬縷之劍擲於床側,惡狠狠地說道:“你有七術,現在只用了三術就滅吳。那你就帶著你的剩下四術,去對付死去的吳王先祖吧。”說完,便頭也不回地走掉了。
如今,吳已滅,恥已雪,當年的信任與義氣不再,當年的豪情與壯志不再!勾踐卸磨殺驢,狡兔死,走狗烹,這種結局是很正常的。
文種此時才明白范蠡果然料事如神,然而悔之晚矣。
文種仰天長嘆:“大恩不報,大功不還。其謂斯乎?吾悔不隨范蠡之謀,乃為越王所戮。”一代謀臣,伏劍而死。
文種一生深諳謀略,最終卻沒有看透越王的為人,導致最後他的結局如此悲慘。
在復仇大業完成後,越王勾踐眼裡已經容不下功臣,就這樣隨便找了一條理由,文種無言以對,被迫自殺!
勾踐雖然打敗吳國報了仇,但是他逼走范蠡,殺掉文種,容不得人才,所以越國雖然稱霸一時,但其實只是曇花一現,很快就滅了。
在大功告成之後,范蠡看穿了越王是一個心胸狹窄的人,便向越王請辭。
早就看透勾踐的范蠡在此時選擇了辭去官職,雲遊四海,是非常明智的。
急流勇退謂之知機!做什麼事,也都逃不出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
幫助勾踐滅了吳國成為一方霸主後,深知功高蓋主的危險,范蠡便辭官而去。
於是范蠡很識時務的辭去相位,離開朝野,專心從商。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
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
功成身退的范蠡,再次轉戰商海,又取得空前的勝利!
從政時,范蠡奉行了一個臣子的忠義,做到極致;為商時,又盡了一個商人的良心,也做到極致!
為此,龍九嘯作詩紀念此事:
殫精竭慮助越王,
休養生息度餘安。
臥薪隱忍嘗苦膽,
屈身韜光事吳王。
兵征馬戰姑蘇城,
一雪前恥會嵇山。
成就霸業不貪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