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怎麼不知道竹子還有年輪?”
看著大家都很吃驚,董老爺子繼續:“木材有年輪。竹子也有年輪,竹子的年齡就在外面。竹子的第一年在主幹上只有一支分支,第二年在第一分支上生出第二分支,第三年在第二分支上生出第三分支……”
“砍竹子也有講究。砍伐竹子以近根部或齊土截下為好。最好是在冬至到春分期間採伐。竹質應堅實、分量較重,紫竹以竹花均勻,呈紫褐色的為佳。砍下的竹子,要在陰涼、透風的地方放上一、二年,使其自然乾燥。”
“爺爺,這麼麻煩呀?”葉曉得到同意後,再次提問。
“是呀,所以是個耐心活!慢工出細活嘛!”
“洞簫的總長以不超過85公分為宜,因為其有效管長僅為52公分左右。”
“竹子以紫竹為貴!簫以九節為貴。所以九節紫竹洞簫是簫中的極品!贏簫王’之稱!”
坐在旁邊的祝老爺子補充了一句:“九節紫竹洞可遇不可求,尤其是出自江南笛王之手,只怕是千金難求。”
“啊!這麼名貴!”葉曉的驚訝,也是酈媛莎、吳靜的驚詫!不是一般人,董老爺子怎麼會這麼豪闊!
“這沒什麼,送給徒孫們的禮物,總得拿得出手吧!”
“是呀,董老哥是大手筆!”
“材料、作工,我們先放在一邊,你們的洞簫都是我特製的,我都用快刀將吹口削深少許,這樣吹出來的音就全都升高了半音。”
“刀法很重要!不是大師做不了這樣的絕活。”祝老爺子在旁邊道!
見三個女娃,沒明白董老爺子又解釋:“吹口削深,其受氣之量較大,氣量大則律深矣。這是制簫的絕招!”
老人家把制簫的絕招都了出來,顯示是沒有把三個女娃當做外人!
“紫竹洞簫,管身較粗,音色低沉宏亮,多用於獨奏或合奏。”
“要想覓得一支音色純美的洞簫還真不容易。你們紫竹洞簫的材料都是我找了好多年,才覓得的,所以大家要注意妥善保管!春末、初夏時節,特別是梅雨季節,竹管內要保持乾燥,防止發黴。”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董老爺子又把洞簫的結構介紹了一下,然後就開始講洞簫和笛子的區別。
“洞簫和笛子的發聲原理完全相同,都是從口縫中噴出的氣流,我們常的口風,到簫笛吹口處,經過吹口尖稜的分劈後產生渦旋而形成沒有穩定音高的邊稜音。邊稜音再經過管內氣柱的諧振,就可獲得穩定的音高。”
牽涉到專業術語,三位美女還特意用帶來的筆記本用心記錄,老爺子輕撫長髯,點頭稱是。
“洞簫的音色同笛子相比,顯得格外的恬靜、秀雅,但音量、發音不及笛子敏銳,便成了洞簫的弱點。好在爺爺把吹口削深,克服了這一缺點。”
“笛子貼有笛膜,簫卻沒櫻”
“笛聲,清脆響亮,餘韻悠長。簫聲更圓潤一些,空靈婉轉。笛聲清越,簫聲柔和,各擅其揚,互有短長。”
“俗話:百日竹笛千日簫,自然吹簫要比竹笛難上許多。”
“笛聲表現的是生命力,簫聲表現的是深沉的內心,更接近人靈魂,可用來寄託情思,抒發胸懷。
簫的聲音嗚咽婉轉,如泣如訴,吹的是七情音,喜怒哀樂思傷悲。”
……
見大家都聽得很認真,包括劉煉,董老爺子又講解吹奏的方法技巧。
“洞簫應該力求‘高音似笛,低音似鍾’,當然,‘高音似笛’卻不是笛。要達到這一要求,其要領在於正確掌握吹奏的口型:口縫要圓,口腔要適當開啟,以利於共鳴。”
講完後,董老爺子拿起自己的洞簫開始給大家做示範。
只聽見簫聲優美,音色圓潤輕柔,幽靜典雅,大家彷彿溶進妙音之中,渾然忘我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