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飛知道趙強運的意思。
這幾年對私營企業的定位一直比較模糊。
國家支援私有企業。
可又有許多限制。
反對私有企業的呼聲也從來沒有停止過。
易飛還知道。
今年的下半年到明年,很多私有企業把企業上交了。
變在國有或集體制。
儘管幾年後,大部分又退了回來,可卻耽誤了幾年發展。
其實你不搭理,堅持住,也就那樣了。
就像前些年的上山下鄉。
堅持沒走的,最後也安排了工作。
過幾年,當市場完全放開時,倒黴的就是那些國營企業了。
當然,倒黴都是普通的國有企業。
可是這些話,就算都是家人,也不便明說。
趙強運貴為一省之副總督,對國內形勢自是非常瞭解。
只能隱晦地提醒易飛。
你貢獻大了,自然沒人動得了。
易飛說道:“苗家在東南亞主要經營紡織業和珠寶生意,她已經同意在省城、臨東等城市開設苗記珠寶店。”
他相信,只要苗家的人稍有眼光。
都不會拒絕回國內投資。
唯一的顧慮就是怕政策不穩。
這也是目前很多華僑對是否回國發展的顧慮。
反而一些真正的外國人,這方面的顧慮少,想盡辦法在這個東方大國的發展中分一杯羹。
成文芳皺了下眉頭,“只開商店的話,還不是把老百姓的錢都賺走了?對東江省的經濟發展沒多大幫助啊。”
她考慮更多的是東江省經濟。
哪怕對方是易飛的媽媽,成文芳說話也不客氣。
東江省缺少的是資金和先進的技術。
而不是商店。
趙強運說道:“你考慮問題能不能全面點,開商店也是繁榮地方經濟,按你這麼說,我們就不要進口東西了,錢都讓外國人賺走了。”
只有先引進來,才能走出去。
目前,持成文芳這種觀點的人還真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