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爺爺沒問如何建大棚的事,那個最不好解釋。
憑空弄出來的東西,說不清啊。
“爺爺,都是巧合,我在紅牆巷擺攤,覺得那地方建個商業街不錯,前一段時間沒事看了些書,就把一些想法告訴了趙總,都是趙總的主意。”
易飛不想居功,也不能居功。
關鍵他太小了,有些事不好說。
趙強直點點頭,“秋城說你眼光長遠,看問題有獨特地見解,能從現象看本質,你對華夏的未來發展有什麼看法?”
易飛有點猶豫,一時不知道從何說起。
他一個小老百姓能有什麼看法。
前世也沒想過這些。
這世也沒想過這些,只想著卡bug掙錢的事了。
反正會變得越來越好就是了。
趙麗麗捅捅他胳膊,“有什麼就說什麼,我爸爸是個很開通的人,這是在家裡,說錯也無所謂。”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趙強直笑道:“麗麗說得對,這在家裡,說一下自己的觀點、理解,沒有對錯。”
他不是那種頑固不化的人。
每個人對同一件事都有不同的理解,不是原則問題都無所謂。
易飛還是個十五歲的孩子,也沒啥原則問題。
現在,整個形勢都是摸著石頭過河。
多一條思路,就多一條成功的希望。
易飛斟酌了一下,“這個其實大家都能看出來,華夏肯定會越來越好,當年商鞅變法,秦國用了二十多年時間,成為戰國時代的強國。現在改革開放,再過二十多年,肯定也會成為世界強國。”
趙強直點點頭。
他又問了一些易飛對現存的一些社會問題、民生問題的看法。
易飛都巧妙地一一回答。
兩人足足談了大半個小時。
坐在旁邊的趙春城聽得目瞪口呆。
他發現自己這個警務署副署長,對很多事情的理解遠遠沒有這個十五歲的小孩透徹。
難怪小弟把幾百萬的專案交給他做。
也難怪他和麗麗敢建自己的工廠。
那些國營大廠的廠長他也見多了,多數沒有易飛的見解。
這傢伙哪學的啊。
易姑姑和馮神醫都講傳統,十有八九不懂這些。
易飛的師父陳一凡,他聽說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