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韻明白易飛的意思。
這是讓擺攤的來批發啊。
“你不是說麗飛襪業走高階路線嗎?難道讓人擺攤賣嗎?”
大街上擺攤的東西。
很難說上高檔吧。
別人再看到這個品牌,會想起地攤貨來。
“高階的東西也不見得不能擺攤賣。”
易飛笑道:“現在我們手裡只有幾十臺手搖織襪機,想生產出高階產品也不行,現在襪子不能積壓太多,只要能賣出去就行。”
現在考慮高階還太早,先賺錢再說。
積壓在手裡,那就麻煩大了。
再說了,賣出去的多了,品牌效應自然也起來了。
樹立一個品牌。
是要長時間努力的。
不是一天兩天就成的。
國人認識到品牌的重要性,還得十年以後呢。
“這個你放心吧,銷路我已經想好了,主要從幾個方面來考慮。一是供銷社,我會去和供銷總社的主任談,加上各縣,供銷社可是有上百家,另外一個是市裡的各大商場。價格方面我正做一些調查,到時候寫個報告交給你。”
鄭韻很有信心地說:“我們生產的成本低,基本沒有運輸成本,我不擔心賣不出去,倒是有點擔心我們產量不夠。”
一年兩百多萬雙,猛一聽,真的很多。
可是想想,臨東這麼大,供銷社,商場一分。
一家也分不到多少。
臨東沒有大的織襪廠。
外地進來的襪子如何拼得過他們。
實在不行。
還可以找關副府長。
支援本地的企業,關副府長是願意幹的。
趙麗麗說道:“產量不夠不怕,只要能賣出去,我們不會擴大生產規模啊,易飛不是說有電動的嗎?真要是生意好,我們就升級生產裝置。”
沒聽說過,能賣出去怕產量不夠的。
易飛不是沒有考慮過這個問題。
可是這時候上電動織襪機有點不合算。
價格貴不說。
過些年電腦全自動織襪機就出來了,現在電動織襪機又要落後。
目前國產的電動織襪機也就那麼回事。
進口的太貴,得兩年甚至更長的時間才能把機器的錢掙回來。
十年後,國產出現新型織襪機。
價格也不貴,才是換裝置的最佳時候。
可是如果真的等十年,麗飛襪業根本不可能得到發展。
僅靠手搖織襪機,也就維持住,賺點錢而已。
這確實是個問題,但不是目前首要考慮的。
目前把這個小襪廠經營好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