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麗麗嘆了口氣,“現在就是手裡沒人,有專案也做不了。”
她又想起開商店賣菜的事。
鄭韻問道:“你又想幹什麼?”
這都三個公司了,難道還不滿足?
非得學趙總,弄一堆的公司嗎?
趙麗麗說道:“昨天我和易飛聊了下,我們有這麼多的蔬菜大棚,每年估計能種出幾百萬斤的菜,他說批發出去的價格只有零售價的一半多點,我就在想,我們為什麼不自己開商店來賣?”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能多掙一倍錢啊。
想想就覺得挺可惜的。
賣菜又沒有技術含量。
根本不存在做好不做好的問題。
鄭韻也來了興趣,“這是個好主意啊,別人還批菜來賣呢?”
賣菜能賺多少錢她不知道。
自產自銷,她是懂的。
趙麗麗說道:“是啊,如果我們在臨東設二十個點,一個點一天賣五百斤菜,二十個點一天就能賣一萬斤,按易飛的說法,我們種的是反季節菜,能賣到幾塊錢一斤,哪怕我們平圴一斤菜就純賺五毛錢,一年也一百多萬啊,都趕上襪廠了。”
關鍵賣襪子得找關係,找人啊。
賣菜多簡單,貨源都不用擔心。
平均下來,絕對不會一斤就賺五毛錢。
李文朝和鄭韻都沒有想過這個問題,吃驚地看著趙麗麗。
賣菜能賺這麼多錢?
也沒見有人靠賣菜成了萬元戶。
怎麼到這兩人手裡就成了一年上百萬的利潤?
易飛看他們的樣子,解釋道:“姑姑是按反季節菜算的,夏天肯定沒有這麼高的利潤,冬天利潤肯定比這個高得多,所以她說的是平圴。另外,你賣普通的青菜,一天也不可能賣五百斤。”
他們賣的可是有多種青菜,還有蘑菇。
如果真弄二十點,估計一個冬天都不止掙一百萬。
現在冬天的蔬菜大部分是從南方運來的。
一般的菜販也批不到。
夏天青菜都是一兩毛甚至幾分錢一斤,一斤最多賺幾分錢。
你就是一天賣五百斤,一天也就賺幾十塊錢。
沒有進貨渠道,就靠從鄉下收點,從供銷社批點,想成為萬元戶當然不容易。
也就比上班強點。
趙麗麗接著說:“我小哥那有車,每天早上派一輛車把菜送到每一個點,如果我們在臨東市有二十點,就不在本地向外批發,如果賣不完,都拉到省城去。趁著這兩年大棚還不多,肯定能賺一筆錢。”
她的意思很明顯,自己種出的菜只供應自己的商店,不讓別人競爭。
如果這樣,二十個點,冬春一個點還真能賣五百斤以上。
剩下的就運往省城。
喜歡從1987開始請大家收藏:()從1987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