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城有六百多萬市區人口,那得消耗多少蔬菜,最多是個價格問題。
易飛連價格都不擔心。
兩個城市差不多有一千萬人,就算一個冬天每人只吃他們一斤青菜,也能吃掉一千萬斤。
他們這兩百多個大棚,一個冬季才能生產多少斤?
實在不行,蘑菇給烘乾了,賣乾貨。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陳新強也不擔心銷售問題。
他雖然是搞研究的,也知道趙家在臨東和省城的能量。
只是隨口一提。
“那就好,說實話,有一些農村不是不想種菜,一是投資大,二是他們找不到銷路,而且運不出去。這次咱們種的菜種子都是我從省城和帝都透過關係弄到的,都是新品種,產量肯定有保證,老張更是幹勁十足,連以前每天都要練一小時氣功都不練了。”
張如泉笑道:“那是以前實在是閒得慌,現在有正事了,誰還玩那個。”
他又不是傻瓜,還真信那東西不成。
趙麗麗說道:“我小哥經常說,專業的事情就得專業的人來幹,這話一點不錯。”
陳新強表示贊同,“趙總遠矚,令人佩服。”
趙麗麗問道:“陳老師,這幾排大棚育苗,後面那些大棚是不是都得等著這些菜苗長大了,移載過去?”
陳新強搖搖頭,“不用等著,我和李文朝合計了一下,這大棚陽棚的有效種植面積大約1畝多,我們把工人12人一組,一組照看5個大棚,包括陰棚,加上流動的,一共需要600個工人左右,現在了來二百多人,明天第二批工人就來了。”
“我想在大棚裡種些短期的蔬菜,象小白菜、空心菜等一些生長期不超過一個半月的菜,讓來的工人先熟悉一下大棚種植,多少也能賣點錢。收了這波菜,正好可以把苗移去過。每種蔬菜也錯開點時間。”
孫普輝笑道:“趙老師,小易總,說不定下個月就能賺幾萬塊錢了。現在種這些青菜不太值錢,但咱二百個大棚的,陽棚有一畝二分地了,總產一百萬斤是沒有問題。”
“說到這個我得說一下。”
張如泉說道:“小易總,前些天我跑了跑,省城的還有周邊其它市的食用菌推廣站都去了,菌種的事基本落實了,但這玩意什麼都有,我挑了三種,有平菇、雙孢菇、和雞腿菇,以後品種我們再加,剛開始種,大部分不懂,多了怕亂了。”
“趙總投的研發中心,這一茬肯定趕不上了,下一薦爭取用我們自己的菌種和菌棒。”
易飛知道,只所以沒種常種的香菇。
是香菇要麼椴木種植,要麼最好熟料種值。
張老師可能怕他們不懂,不好解釋,也就沒說。
趙麗麗不在乎,“張老師,種什麼,怎麼種?我是一點不懂,易飛懂一點,這裡完全由你們兩位老師和孫主任還有方凡做主,李文朝負責管好工人就行。開多少工資,吃住怎麼安排,你們自己商量,最後把結果告訴我倆一聲就行。我倆就等著拿錢了!”
她這是明說了要做甩手掌櫃。
幾人也都非常高興,不怕他們啥都不管,就怕他們啥都管。
外行指導內行,能賺錢的事最後也得搞黃了。
不過,從易飛寫的策劃書中一些蔬菜種植方法,他還真不是外行。
有些防蟲害方法、打理方法,陳新強都不知道。
他寫的東西不多,卻有很好的參考意義。
鄭韻接著說道:“我們麗飛生物技術科技公司已經註冊好,也有了自己帳號,你們需要用錢的時候找我就行了。”
喜歡從1987開始請大家收藏:()從1987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