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佔一半,合情合理。
趙秋城舉目四看。
這塊地的北端有幾排房屋。
遠看像個小工廠。
他真不知道是個什麼小廠。
“我們去看看,那是個什麼工廠,以後說不定是鄰居了。”
趙麗麗說道:“原來是個襪子廠。”
院子大門口掛著牌子呢。
李張莊襪子廠。
那種白底黑字的木牌子。
牌子上蒙了一層灰塵。
讓這個小廠頹敗了不少。
院子的大鐵門虛掩著,院裡一點聲音都沒有。
易飛說道:“好像廢棄了。”
就這麼個小襪子廠。
不用說用的都是那種手搖式織襪機。
半自動、全自動的織襪機這年月都是大型的國營大廠才配。
村辦的小廠。
也配不起,也沒指標。
他們拿錢買都不一定買得著。
前世,後來那家改變華夏制襪機的企業還沒成成立呢。
老闆正領著大家賣襪子。
改造手搖式制襪機呢。
後來最著名的那家襪業公司。
要過六七年才成立呢。
趙秋城說道:“這幾年流行成立鄉鎮企業、村辦企業,辦起來了幹不兩年就倒了的多的是,腦子一熱辦了,最後原料進不來,產品銷不出去,只能關門。”
易飛贊同。
國人一干什麼,就喜歡一窩蜂而上。
不考慮自己適合不適合幹。
有沒有能力幹。
別人掙了錢,自己也能掙到錢的想法佔大多數。
現在的鄉鎮企業日子並好過。
夾在國營單位的夾縫中生存。